7月20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又在镜头前提到了“和平谈判”这个话题。前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在基辅挺腰谈:战争得把俄罗斯本土给推回去,得追溯到它的源头。
一方面表现出“愿意谈判”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高喊“把老家打回去”的怒吼,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事,现在到了最紧绷、最微妙的关头。泽连斯基的发言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多重压力下的拼死一搏。西方的援助推进得慢,国内的战线也越来越紧张,甚至有消息传出,西方情报机构正悄悄与乌克兰内部势力接洽,打算“换人”这位总统。
在内外压力夹击下,泽连斯基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拼命以“打回俄罗斯”的口号来稳住国内民心和西方的信赖。而俄军的步伐却没停歇。7月15到17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跑到顿巴斯前线,亲自指挥那场叫“‘三刀放血’的后勤围剿战”。
连续三天,乌军的三条关键补给线路被搞得一干二净,红军在城防线上的七个旅已经弹尽粮绝。乌军还用拖拉机改装火箭发射器,硬撑着战线。这个“绝望之车”,误差差不多50米,但还是上了战场,能看出局势是真的挺惊险。
这会儿,乌克兰的城市正遭受空前的打击威胁。俄罗斯打算派出几百架无人机,配合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准备对基辅等地进行大规模的轰炸,真是局势紧张到极点。
面对空袭威胁,乌克兰迫切渴望得到先进的防空装备。美国迅速将原本打算提供给瑞士的“爱国者”系统改为支持乌克兰,而德国和挪威也开始紧锣密鼓地采购,不过,到目前为止,实际交付的还没有几个。
泽连斯基心里都明白,要等外来的援助不太现实,只有靠自己变强。他下达指示,要全面提升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还提出在新政府上台后的六个月内,让国产武器在军队装备中的比例达到一半。据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介绍,乌克兰的火炮产量已经是两年前的三倍,弹药的产能也增加了2.5倍,而前线用的无人机里,有95%都是自己生产的。
在这个背景下,乌克兰推出了一款叫“箭”的新型拦截无人机。这个无人机,是特别针对伊朗生产的“沙赫德”自杀式无人机设计的。它的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每小时,配备了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还有灵活的部署能力,能够在各种地形上快速锁定目标并进行拦截。
让人觉得吃惊的是,它的价格只要2000美元,可以说是“平民武器里的顶尖货”。不仅如此,哈尔科夫前线还第一次出现乌克兰的机器人作战部队。这些机器人装有炸药,在摧毁俄军掩体之后,多旋翼无人机会把俘虏送回前线。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头一遭实现了“全自动俘敌”。至于乌克兰背后的工厂,则靠着3D打印技术,每天生产大约100架“毒刺”导弹,专门用来拦截无人机,成本大概在1000到5000美元,但累计击落的敌方目标已经达到1738架。
俄方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普京在6月12日宣布成立了俄军无人系统部队,点名“无人系统已经承担了对敌破坏任务的一半”。目前,俄军每个月能批量生产大约2700架“沙赫德”无人机,数量上压得乌克兰没脾气。乌克兰这边则靠一架架“乌克兰制造”的拦截机,拉起一道价值2000美元的“无人机防线”来。
而且,西方的援助还是挺慢的。德国的“金牛座”导弹计划交付了不到一成七,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也还没开始供应。泽连斯基早就知道这些事儿了,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还动用战争可能蔓延的威胁来催促西方出手。
就算援助来了,也补不上乌克兰兵力上的大漏洞。三年打仗下来,很多年轻有为的士兵伤亡惨重,兵源缺乏成了乌军现在最吃不消的难题。
遇到战场上的难题和国际社会的不予回应,泽连斯基那坚决的表态更像是背水一战的决心秀。他说,要把战火烧到俄罗斯,不只是军事上的策略,也是政治手段的运用。这背后,隐藏着对国内反腐示威和政局动荡的掩饰,同时也是对西方援助不给力的浓厚不满。
俄罗斯这边也在赶紧改口,调整谈判的说辞。佩斯科夫在7月20日说,俄方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和平谈判,但条件得是“实现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意思就是,必须推翻乌克兰政府,解除武装,否则这所谓的“和平”其实就是变相的投降。
美国战争研究所最近发布的报告里说,俄罗斯现在派出去的谈判代表主要是中层人员,明显看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搞和平,而是在用谈判的名义拖时间、巩固阵线。报告里直言不讳地指出,只有当俄军在战场上遭遇决定性失败时,才有可能逼得俄罗斯走上真正的谈判桌。
乌克兰的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楚了,不再只是保住自己的领土,而是还要攻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基地啥的。据现场消息,乌军已经出动了171架无人机,针对从布良斯克到莫斯科的八个州进行精准打击,想把战火扩散到俄罗斯的核心地区。
这次行动虽然引来一些争议,但它的象征意义可是相当明显:乌克兰不再只是被动受攻击,而是敢于主动出击。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IDEF 2025防务展上,乌克兰企业展出的“拦截者2.0”也成了焦点。这款喷气式无人机,速度高达320公里每小时,配备了“RADA”雷达系统,能够在30公里外精准锁定目标,真是令人惊叹。
模块化的布局设计意味着,前线的工厂两个月左右就能开始生产,这很可能会成为乌克兰军队未来对抗俄罗斯空袭的重要利器之一。
战场之外,外交角力也挺激烈。英国国防大臣在7月21日公布了一项为期50天的援助乌克兰计划,想借着特朗普提的“如果50天内没达成和平,就对俄全部征税”的策略,给俄罗斯施点经济压力。
可是,专家们觉得,要让普京真正认可失败,这事儿不是几天两天能办到的。德国和挪威虽然嘴上说支持乌克兰,但在“爱国者”防空系统的交付上,还是等不到美国关于换代系统的明确答复呢。
挪威首相直接说:“我出钱,这笔钱能不能从俄罗斯被冻结的资金里拿回来?”这话一出口,就明显看出欧洲内部对这个问题还有点犹豫和分歧。
在红军城的废墟里,还困着八万多普通民众。深夜时分,基辅发生爆炸,导致一个三岁的小孩受伤。这场战争,不仅是武器的对决,更是对人性的考验。俄方一方面声称“不伤害平民”,但实际上却用导弹轰击居民区,乌方虽然反击,也曾因为无人机袭击误伤无辜。
战争还在不停扩散,和平似乎还远在天边。泽连斯基提出的“打回俄本土”这句话,争议挺多,不过也确实激起了乌克兰人民的抵抗心。面对这变幻莫测的局势,乌克兰依靠自主研发的技术、人工智能和3D打印,不断打破被动,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场胜利,留下一道道“乌克兰制造”的烙印。
战火还在燃烧,没有人能预料到结局会怎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止是一场国家之间的对抗,更是一场精神和创新的比拼。战争迟早会结束,历史会记住这一段岁月,而那些印着“Made in Ukraine”的无人机,也会成为这个国家拼搏到底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