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打开手机,走在路上,最多的动作就是掏出个二维码来扫一扫,什么都能搞定——进地铁、付钱、点外卖,连去医院取个化验单都得扫码,仿佛不扫个码,现代社会直接和咱say goodbye了。
可最近“刷码”领域突然杀出了个新主角,光鲜又低调:退役军人专属数字化平台上线啦!江苏首推,全国第一波试水,把“一码通行”整成了退伍老兵们的专属VIP。
这里边的门道,讲真,再不扒一扒,说不定你我就要变成“脱节群众”了——你说走路都要看路边的“扫码提示”,现在退役战友也能刷出独特的优越感,这事儿到底有多哏?
话说回来,咱也好奇,这看似一招鲜、能吃遍天的“码上服务”,真的能变成退伍军人们的“幸福快递”吗?就像某位网友问得直白:“咋的,参过军就能比我排队快?”这问题,看着尖锐,其实也直击要害。
老话说得好,荣誉可嘉,生活得安。可科技加持后,这安心,真的能“码”出来吗?是不是操作上就像火锅里加个蘸料,立刻就滋味翻倍?咱不妨仔细琢磨琢磨。
先前老兵办事,那就是现实版迷宫探险,说是“上山打虎下海捞龙”也不过分。民政局跑一趟,武装部再问一次,医保、住房、交通......每项都单拎出来,光磨嘴皮子都要半个月,别说年纪大点的,年轻人都能绕进去出不来。
据说,现在有了这个“超级码”,所有权限、福利,一屏搞定。身份认证、待遇查询、挂号优先、免费公园门票,一码走全程。不仅如此,医院窗口、公交地铁、景区门禁,都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开张,退伍老兵们享受着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特权。
网络上一时间段子扎堆:“以前咱拼手速抢红包,现在刷码直接赢麻了。”还有人调侃说:“以后饭局抢单,你亮码我转账,比谁跑得快。”
不过玩笑归玩笑,背后的变化可真不小。过去各省各地自己玩自己的,东边一个标准,西边一套系统,别说跨市,隔壁县都可能互不认账。老兵们只能各凭本事,有条件的能用上,没资源的只能望平台兴叹。
江苏这回出的新标准,据说直接打通了信息孤岛,美名其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兵少跑路”。说白了,把各种政策服务集结,推到手机屏里,老兵们不用再举着厚厚一叠证明到处求人,啥服务一查就有,分分钟拿下。
但别着急拍手叫好,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老百姓都知道,平台再好用,也得看真落实。
有网友就说了:“一码在手,走遍大江南北,说说容易,真上了年纪的,有几个会用?”这话一点不假,别说老兵,咱村里八旬大爷拿着智能机都发愁。更何况补贴认证、优先服务、线上挂号,这些新鲜玩意,操作起来比打蛇还溜。
故事还真有,我那隔壁楼的退休老头张爹爹,62年参军,平台上线后亲自体验,结果一上手傻眼了:“啥叫扫码?我还以为是做核酸的呢!”最后还是孙女帮着注册,各种验证点了十来遍,补贴到账的那一刻,张爹爹直接笑成老顽童。
其实,一码通主要是为了省事儿,不是拿来增加门槛的。这就得看后台的人是否“有心”。
坊间总有担忧,“搞新平台是不是又多出一堆冗员,流程越做越复杂,最后反而把事儿给‘码糊涂’了?”想想也是,技术本身没毛病,可上面一层层“踢皮球”,群众再快也白搭。甭管系统多先进,还是得有人负责、有感情地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要不然,啥也白搭。
再捋捋这事儿的意义。过去总说“待遇优先,尊重老兵”,很多时候只是说起来好听,落实全靠“热心肠”。老兵们打拼半辈子,退伍之后生活压力并不轻。别说享受什么特别通道,医保报销、住房补贴,都得一环套一环。
这回码一亮,身份认证几秒钟,财政补贴直接打到账,公园门票现拿现用,这些“惠兵”措施,先不说有没有改变命运,起码暖了人心。有的老兵一说起这待遇,乐得胡子都翘起,啥叫“国家记得我”,这就是活生生的答案。
当然,有个现实问题绕不开。咱就说江苏这波做得漂亮,能不能全国推广?对于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地方的退役军人来说,能否尽快用上同样的便利?说到底,一套制度能不能封神,看的是普及面和执行力,不光给富裕点的地方专享福利。
老爷子们最简单的愿望,无非健康、体面、方便。“我不求坐上宝座,我就图个看病有门儿,出门能有点精神。”有的“70后”老兵就算得明白,年轻时戍边、种地、建设,如今回乡却时常感到国家的照管还没跟上生活的节奏。这个时候,一个简单又直接的“码”带来的认同感,不是别的东西能替代的。
整个社会,其实都在旁观宠爱英雄到底怎么落地。你问“码上服务”到底是科技福利还是噱头?关键要看它到底能撑起多少实打实的获得感。就像炒饭,锅热料全还得会翻,花架子没人真心操作,还不如原地嚼冷饭。
服务要想过硬,各部门就得合力。别让“流程转圈圈”玩成猫捉老鼠。信息整合了,行动别掉链子。出台的规范,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应该做成一份份可触可感的关心。让所有老兵大爷大叔进门时都能腰杆挺直,而不是跟在平台后面“跑追尾”。
当然,时代发展这么快,哪有一步到位的好事?现实生活里啥怪事儿没有?电子门禁、身份识别这些以前只有在特工片里看的黑科技,现在变成了农贸市场里举手之劳。“数字红利”这词,听着有点玄乎,说白了,就是让技术用着顺趟,普通人不要有恐惧感。
未来真的能走到哪种程度?全国全部标准化,所有福利一卡通行,每个角落的老兵都不落下,医疗、教育、住房全部一站搞定?听着像是美梦。咱老百姓也明白,路是一步步走的,每走一步都不容易。制度设计得好,后续要跟得紧。服务有温度,墙头就不会只贴标语。
曾经,有老兵私下讲:“咱当过兵,不图虚名,也不求花里胡哨的大礼包,就盼着‘生病别求人,困难有人帮’。”这么朴素的期望,才体现出制度美好背后的烟火气。
你要是真心对待这些退役军人,让他们不当电子屏上的统计数字,让他们的生活像正常人一样有保障、有温度、有体面,这码上的服务才真正有意义。
刷码三步走,服务到心头。否则就算搭了云平台、造了高铁般的速度,最后也可能开成“摆拍秀”。
退役军人从来不是一群只在节日里才被歌颂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年累下的病痛、生活压力不曾减少。只有在现实里,他们的尊严、需求被稳稳托起,看得见摸得着,国家的温度才是真的传到了身上。
写到这里,还真忍不住设想一下,有一天,不论羊肠小道还是地铁通道,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退伍老兵按下“扫码”那一刻,都能毫无障碍地享受到应有的关怀。
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盼的“数字化福利升级”吧。乱花渐欲迷人眼,真心落到柴米油盐处,才值钱。
那说到这,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你或者家人有没有遇到过退役军人享受新平台便利、或者遇到操作困难的经历?你觉得这种数码福利,是不是最该让所有老兵都能“码上走路,码上安心”呢?欢迎你留言,咱一起唠一唠,吐槽点赞通通来!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