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少有的疲惫:“小陈,我想出去走走,换个环境。”她没说太多,但我知道,自从父亲走后,她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我心疼,却也无奈——城市里的喧嚣和快节奏,似乎并不适合她安度晚年。
就在我四处打听养老去处时,一位朋友提到了永州金洞温泉康养社区。“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养老院,”他说,“更像是一个能让人慢下来、喘口气的地方。”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和母亲一起驱车前往。车子驶入山间小道,空气渐渐清冽起来,远处山峦叠翠,薄雾缭绕。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几栋错落有致的木屋依山而建,石板小路蜿蜒通向林间,温泉池边白雾袅袅,像极了小时候外婆讲的“世外桃源”。
“这里……真安静。”母亲轻声说,眼神亮了起来。
我们被安排住进一间朝南的小院。推开门,阳光洒在木地板上,窗外是竹林摇曳,风一吹,沙沙作响。傍晚,我们泡在温泉水中,热气裹着身体,山风拂面,母亲闭着眼,嘴角微微上扬。“好久没这么放松了。”她喃喃道。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慢慢融入了这里的节奏。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就有居民沿着步道散步。我也陪着母亲加入其中。路上遇到几位常客,彼此点头微笑,渐渐熟络起来。
“你们是新来的吧?”一位穿蓝色运动服的大姐主动搭话,“我姓李,在这儿住了三个月了。”
#不一样的早秋漫游季#
“是啊,陪我妈来看看。”我笑着说。
“来对地方了。”李大姐拍拍母亲的手,“在这儿,日子不是熬的,是过的。你看这山、这水、这空气,哪一样不养人?”
母亲听了,笑得更开了。
社区组织了不少活动:太极晨练、书法课、园艺小组……母亲原本内向,但在一次插花课上,她竟主动教别人怎么搭配颜色。老师夸她有审美,她红着脸说:“年轻时爱这些,后来忙孩子、忙家务,就放下了。”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所谓“康养”,不只是身体的休憩,更是心灵的复苏。母亲在这里,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兴致。
记得一个雨后的下午,我们坐在庭院喝茶。雨丝细密,打在芭蕉叶上发出轻响。母亲望着远处的山,忽然说:“以前总觉得老了就得认命,其实不是。只要心还愿意动,日子就能活得有滋味。”
我鼻子一酸,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晚上,社区放映老电影《城南旧事》。露天的草坪上摆着椅子,大家三三两两地坐着。母亲靠在我肩上,轻声跟着哼片尾曲。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她是那个为我讲故事、哄我入睡的母亲,而我,又成了被依赖的孩子。
离开那天,母亲站在门口,回头望了很久。上车后,她轻轻说了句:“下次,我自己来住段时间,行吗?”
我笑着点头,眼眶发热。
永州金洞温泉康养社区,没有华丽的宣传语,也没有夸张的承诺。它只是静静地存在于山水之间,用一份朴素的温暖,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重新学会与自己相处,与生活和解。
在这里,时间变慢了,心却变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