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俄美要牵手了吗?俄方代表曝:已秘密推进半年,八年内力争打通超级通道!

发布日期:2025-10-26 13:33:26 点击次数:124

俄美要牵手了吗?俄方代表曝:已秘密推进半年,八年内力争打通超级通道!

谁能想到2024年还能看到这种新闻——俄罗斯和美国又凑一起,要在白令海峡下挖隧道。消息不是小道传闻,是俄罗斯总统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自己跳出来说的,说他们已经悄悄研究了六个月。这事放在过去,听着像冷战时期那种天马行空的桥段,现在倒真有点要动起来的意思。

这位德米特里耶夫直接甩出重磅料:其实半年前就开始做可行性研究,还想八年把这条跨洲大通道搞定,预算目标定得挺狠,不超80亿美元。而且,这次不光是画饼充饥,人家还补了一刀——莫斯科和华盛顿已经正式坐下来讨论过这个项目,也就是两边都没把它当成笑话。

说实话,这个亚欧连北美的大工程早就有人琢磨过。当年冷战正紧张时,《独立报》翻出老档案,美国肯尼迪政府居然提议修一座“世界和平桥”,连接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还专门画了路线图。但那时候技术跟不上,加上政治气氛冰封,只敢停留在理想层面,可行性方案根本没人碰。

现在不同了,新瓶装新酒。德米特里耶夫点名看中的是马斯克旗下The Boring Company,用微型掘进机和模块化施工技术,把传统预算从650亿美元压缩到80亿以内。如果真按他说的方法来,成本账一下子变得靠谱不少。在钱眼儿上玩创新,也是俄罗斯人惯用套路了。

设计方面也很讲究,没有一拍脑袋决定只修铁路或者公路。帕维尔·伊万金(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席)建议混合式建造,一条隧道能让货运列车、汽车、小型客流全走起来。别小看白令海峡最窄只有85公里,但冬天零下40度、大块浮冰、1.5米厚冰层,全靠单一路线吃饭,那才是真坑爹。所以混合模式既保效率,又拓宽用途。

以前从远东往美国阿拉斯加发矿产能源,都得绕北极航线跑18天,如今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地底大管道,从亚洲开去北美几个小时完事。不止是省时间的问题,更关键是物流格局会彻底改写。一旦远东地区铁路网、公路网跟隧道衔接好,“亚欧大陆桥”的新版图基本等于重新洗牌,对不少行业都是颠覆性的刺激。

不过事情刚冒头,就带着浓烈的政治味儿。这项目曝光选日子也精明,美俄元首准备在匈牙利见面前夕丢出来,有媒体干脆称这是“魅力攻势”。戏剧的一幕发生在美乌高层会谈现场,有记者突然抛给特朗普这个问题,他先来了句“挺有趣”,随即反问泽连斯基怎么看,结果乌克兰总统脸色一沉回怼:“我对此不满意。”场面瞬间尴尬,不难看出各方心思并不统一,美国内部制裁阴影挥之不去呢。

质疑声当然不会少。《华盛顿邮报》盘点三大拦路虎:第一造价太高;第二贸易量撑不起运营成本;第三地缘冲突风险始终存在。有学者甚至直言,即便哪一天取消制裁,美俄之间生意规模还是填不了巨大的维护费用。这些吐槽听起来现实,其实也是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无奈总结罢了。

更别提自然条件多糟糕。白令海峡下面不仅冻土深埋,还处于著名震区——历史最大8.6级地震记录摆在那里,如果没有顶级抗震标准纯属自找麻烦。而资金分摊又是一锅乱粥,看似便宜许多但80亿美元依旧够烧脑筋。目前RDIF承诺支持最靠谱方案,但指望美国私企或官方痛快投钱,大概率还得吵上一阵,两国关系风吹草动都会影响融资节奏,每一步都悬着心呢。

德国席勒研究所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倒觉得浪漫,她认为这是发展换和平的新样板,可以给资源贫乏国家带来希望。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在唯一算数的进展就是双方同意开始聊聊,到真正开工还有好多未知数横亘眼前。从筹备到实施,中间每一道关口都可能卡壳,这才叫“大象起舞”。

细究下来,也只能说俄罗斯算盘打得溜,用科技降成本、用复合功能增收益,再借助国际运输链撬动区域开发。但美国姿态明显暧昧,比如特朗普一句“interesting”典型商人腔调,就是先看看有没有油水再表态。而泽连斯基跳出来泼冷水,更像是在提醒外界别忘记乌克兰因素仍旧敏感,在当前复杂环境下,多一个变量意味着多几分变数,不能指望顺风顺水推进到底。

纵观整个过程,让人念叨最多的不确定性反而成了最大卖点。一边怀疑工程难以落地,一边又忍不住幻想万一真的实现,会不会出现类似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那样扭转全球版图的大事件?毕竟这些超级工程都是被唱衰无数遍后逆袭成功,如果2033年真让火车轰隆穿越白令海峡,到时候谁还关心当初那些犹豫纠结?

但现在距离那个节点还差十万八千里。从政策松绑到资本注入,从线路设计到安全论证,每一道坎都不好迈。“讨论阶段”三个字背后的门槛,比实际钻洞还高。不仅拼资金胆识,也考验各方博弈智慧,没有哪个环节可以掉以轻心,每个决策都可能成为最后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