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刚和日本外相岩屋毅握完手,那边厢日本内阁就急吼吼通过了新版《防卫白皮书》。这操作快得跟变戏法似的,前脚还在吉隆坡会谈上说"要认真对待历史",后脚就把中国写成"最大战略挑战",这脸变得比川剧还溜。
岩屋毅在会谈时满脸诚恳,嘴里念叨着"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日本真要改邪归正。可白皮书里那些话就露馅了,什么"中国军事活动威胁日本安全",什么"中俄军事合作有隐患",活脱脱把自家防卫政策包装成受害者日记。要论军事扩张,日本去年军费涨到历史新高这事儿,在白皮书里倒是只字不提。
中国外交部这次反应那叫一个快准狠。林剑发言人直接开怼,说日本这是"抱持错误对华认知",话里话外透着"你小子又皮痒了"的意思。亚洲司司长刘劲松更绝,直接把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横地晃请来喝茶,这外交辞令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来来来,咱们好好唠唠你这白皮书几个意思"。
更绝的是那个日本制药公司员工间谍案的判决。时间点卡得那叫一个妙,明摆着告诉某些人:在中国搞小动作,真当咱们是吃素的?林剑那句"遵守法律就不用担心",听着客气,实则跟"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道理。
日本这套路数其实老掉牙了。当年安倍晋三搞"价值观外交"时就玩过这手,现在换汤不换药。他们智库《读卖新闻》去年做过民调,七成日本人觉得中国"不靠谱",可同一份调查里,八成民众最担心的其实是物价上涨。要我说,某些政客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拿中国说事转移国内矛盾。
看看日本这些年干的事:解禁集体自卫权、搞"出云"号准航母、买F-35战机,军费连续十二年增长。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要重现"大东亚共荣圈"呢。最逗的是他们白皮书里说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可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日本自己敢拿出来讨论吗?
俄罗斯专家彼得罗夫说得在理,日本这套"威胁论"就是给美国递投名状。去年美日"2+2"会谈后,日本马上宣布要部署中程导弹,这跪舔姿势也太明显了。要论军事威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数量是中国的几十倍,这事儿在白皮书里怎么就成了"维护地区稳定"?
中国反击这两招确实高明。外交抗议是明面上的规矩,间谍案判决是暗地里的敲打。就像下围棋,既要占实地又要得势。日本海上保安厅去年统计显示,中国海警船进钓鱼岛海域的天数破纪录,这说明啥?说明中国现在对付日本,早就从"强烈抗议"升级到"实际控制"了。
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朝日新闻》最近爆料,自民党内部对华政策分两派,一派要强硬一派想缓和。要我说,这就是典型的"既想赚中国的钱,又要砸中国的锅"。看看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再看看日本政客的表演,精分得都快赶上精神科病例了。
历史这面镜子照得明明白白。日本战后宪法第九条白纸黑字写着"放弃战争",可现在呢?防卫费都要突破GDP的2%了。德国总理勃兰特当年在波兰下跪,日本首相去靖国神社鞠躬,这两幅画面放一起,难怪韩国网友总说日本"跪都不会挑地方"。
中国这次反应之所以硬气,底气来自实力。十年前日本GDP还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反过来被中国超了三倍。东海油气田那边,中国钻井平台早就开始作业了,日本除了派飞机拍拍照,还能干啥?就像两个邻居吵架,一个家里有矿一个只剩嘴炮,胜负早没悬念了。
日本老百姓其实挺冤的。养老金缩水、日元贬值、物价飞涨,政客们不想着解决民生问题,整天琢磨怎么跟中国较劲。有这功夫不如学学德国,当年默克尔带着商界大佬访华,签的订单够德国工厂忙活好几年。现在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怪谁呢?
说到底,国际政治就跟菜市场砍价似的,谁手里筹码多谁嗓门大。中国现在握着制造业、市场、军力三张王牌,日本除了美国给的"军事前沿"虚名,还剩啥?连冲绳民众都天天游行要求撤走美军基地,这盟友当得也忒憋屈了。
看看中日贸易数据就明白,2023年中国对日贸易顺差又创新高。日本商场里"中国制造"标签都快贴不下了,政客们还在那嚷嚷"脱钩断链",这不是自己打脸吗?就像饭馆厨子一边骂菜市场,一边天天去进货,精分得让人心疼。
日本这套把戏玩了几十年,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现在又加戏成"最大战略挑战"。要我说,有这编剧功夫不如去好莱坞发展,说不定还能拿个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毕竟能把自家防卫政策拍成"受害者的奇幻漂流",这脑洞也是没谁了。
中国现在处理对日关系,就跟老师对付调皮学生似的。先讲道理,不听就训斥,再犯就罚站。间谍案那判决就是杀鸡儆猴,告诉某些人:在中国地盘上搞小动作,真当监控摄像头是摆设呢?日本要是还不开窍,下次说不定就是经济制裁的大招了。
日本政客们该醒醒了,时代早就变了。当年甲午战争那套现在行不通了,中国航母都三艘了,日本还在那改直升机驱逐舰。就像打王者荣耀,对面都六神装了,你还在野区打小兵,这差距还用白皮书渲染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