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中美关税谈判深水区:2025年灰犀牛正逼近股市

发布日期:2025-08-04 09:54:15 点击次数:167

比起上次关税谈判,气氛完全变了,之前美国说得清清楚楚,延期90天,还附带稀土、半导体、飞机零部件等一堆细项,新能源汽车、光伏也有松口,大家都能看懂。

这次是雾里看花,谁都不敢拍胸脯说成了没成,博弈的深水区已经拉开,关税变数越来越多,谁都感觉到那种不安。

气氛变得紧张,其实不难理解,七月底,美国刚和日本、欧盟连签协议,7月22日和日本搞定,7月27日和欧盟定下,给日本、欧盟加15%关税,对美却是零关税。

站在美国角度,这一套逻辑很顺,要求中国也像日本、欧盟那样对美零关税,被美单边加税也得认,毕竟日欧是老盟友,贸易逆差没中国大,美方觉得理所当然。

但中国不认这套,如果要对美出口全免关税却还被单边加税,从中国角度看根本没法接受,这成了双方对立的第一道坎。

美国再往后提新要求,日本、欧盟承诺分别对美加投5500亿、6000亿美元,美国觉得中国也该加码投资,理由很简单:别人能做到,你就没理由不跟。

这里中国也有自己的难处,国内经济需要钱,财政紧张,还有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资产被冻结的教训,贸然对美大规模投资,钱的安全怎么保证,这个坎中国也卡住了。

日本、欧盟在人情上做足了,除了投资还承诺买美国产品,欧盟说得最明白,五年内买下7500亿美元美能源,军工装备也不手软,美方顺水推舟,转头就要中国也照做。

回头看2025年之前,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要求中国两年买2000亿美国产品,结果疫情来了,计划泡汤,特朗普心结难解,这次直接把目标拉到5000亿甚至更高,中国要答应也费劲。

中国买美国产品的难度可不是嘴上说说,有些中国急需的东西美国根本不卖,欧盟和日本都不碰这些问题。

能源方面,美国石油、天然气价格没俄罗斯、中东有竞争力,中国要花高价买账,实在不划算。

更现实的是,中国刚把海外贸易分散到多个“篮子”,现在又要全押美国,完全不合国家战略,心里明白不能这么干。

所以美国提的这些要求,从自己角度看没毛病,可中国这边就是对不上,根子上还是大国利益冲突,谁都不会轻易退让。

谈判桌下,还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潜伏着,美方普遍关税、加征关税之外,特朗普随时能加新税,不受国会约束,这种临时起意的操作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传出风声,说特朗普要把半导体、医药等产品再加税,涉及所有出口到美国的相关商品,中国出口的消费电子、光模块本还在豁免清单上,现在也悬了。

美国如果真对全球半导体、药品类商品单独加税,而且不算进原有关税里,中国会觉得美方言而无信,大家好不容易达成的共识,美国却随时变卦,这谁受得了。

特朗普还把俄乌冲突扯进来,公开说对俄罗斯表现失望,原来给50天解决,现在缩到10天,背后其实是给中国下套——准备用“次级关税”对付所有俄罗斯贸易伙伴。

假如中国因为进口俄油气就被美国再加100%新税,这种逻辑根本推不下去,也彻底踩了中国的底线,协议、共识、谈判成果全都没意义了。

这些年,关税议题反复拉扯,中美一轮又一轮,2025年4月初那次,特朗普搞“对等关税”,中国立刻反制,结果两国股市都大跳水,连全球市场都没能幸免。

前事不远,今事难测,眼下这场关税博弈,每一步都是高风险,每一项变数都在撼动中美股市,市场随时可能被推到“灰犀牛”边缘。

细想美国的逻辑是自洽的,既然日本、欧盟都让步了,中国也得让,但中国有自己的算盘,钱、资源、国家利益都没法随便答应。

如果特朗普真的一意孤行,哪怕之前的协议再多也会被推翻,关税大战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市场情绪一旦崩溃,就没人能预测后果。

2025年这一轮谈判,表面看是关税问题,本质上还是大国博弈,利益、战略、信任、底线,全都绑在一起,一步错就是全盘皆输。

这一轮谈判没输赢,也没赢家,只有更深的对立和更浓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在等,等下一波风暴什么时候来。

无论是投资者、分析师还是普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关税这头“灰犀牛”,会不会真的冲出来,把什么都撞翻。

中美关税谈判深水区:2025年灰犀牛正逼近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