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近期A股市场强劲上涨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纷纷探讨推动本轮行情的资金来源。虽然多方分析尝试寻找明确的资金流动线索,但结果显示新投资者仍然保持一定的谨慎,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亦未显著增长。同时,尽管融资融券(两融)有所增加,但当前的增幅仍然有限,仅约2000亿元。而保险资金的配置亦未能出现显著变化,保费增速的限制使得险资对市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深入探讨本轮行情的核心动因,许多分析人士将目光投向跨国资金的再平衡过程。这不仅影响了A股市场,同时波及几乎所有非美国家的市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表现已经触及历史高位,A股的反应却相对滞后,显示出市场对外资流入的依赖性。
针对增量资金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主要形态。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增量资金主要通过信贷的生成来实现,称为信用货币。例如,个人从银行贷款100万元的同时,也创造出相应的存款。然而,信贷创造货币的过程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面对高负债水平,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预测,2024年新增贷款预计将达到20万亿元,而信贷的年增速已降至7%。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担忧,认为中国可能进入通缩的泥沼。然而,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资金的跨国流动可能会对这种情况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巨额的出口额并未能有效转化为国内的资金流入。如果强制要求这些资金回流,将会极大缓解当前的通缩压力。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存款已达到320万亿元,其中7%的资金流出将超过20万亿元,足以抵消信贷创造的货币。
在M1和M2指标上,近期的回升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M1和M2的反弹恰逢美联储首次宣布降息的时点,许多分析机构对于这种现象感到困惑,并表示信贷环境依然疲弱。然而,海外仍有超过万亿资金未结汇回国,其中不少资金在过去两年内因高利息流向海外市场。如果美国经济进入降息周期,加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些资金很可能会逐步回流。M1和M2的回升,主要得益于跨国资金的回归,相较于通过信贷创造新的货币,促使这些资金回流的难度更小。
观察资金流动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正从债市和楼市逐渐转向股市。此前的分析已表明,债市的空头最大并不在国内,而是在海外市场。债市空头和股市多头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同一群体,因此形成了股债市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至于房地产市场,尽管市场表现不如预期,但REITs自6月20日以来的持续下跌与股市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间接显示出资金的流动特征。房地产市场的体量庞大,哪怕是小幅流出,也足以对股市产生显著推动作用。
在市场关注的焦点上,近期科创50指数的表现备受瞩目。期权市场中,科创50的隐含波动率最高,投机者积极推动该指数及半导体板块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然而,若波动率失控,市场可能面临剧烈波动的风险。值得庆幸的是,近期的市场波动得以有效控制,各主要指数的波动性也得到了抑制。展望今日,作为期权交割日,投机资金或将再次发力,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决策层能否有效管理市场情绪,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此外,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如果能够成功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这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海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强,市场前景将更加引人注目。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动向,以把握潜在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