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说自个儿经济干到了全球第四,马上还要超过德国。这话听着挺冲,但你得往深了看。
日本经济是慢下来了。三十年前那会儿,东京的地价能买下整个美国,多吓人。后来泡沫一破,工资涨得跟乌龟爬似的。现在都2025年了,很多人拿的薪水还没他爹妈年轻时高。再加上老头老太太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医院养老院招不到人,工地也缺工,经济自然就提不起劲来。
印度不一样,人多,而且年轻。全国平均年龄才二十八,六亿劳动力摆在那儿。学校也越办越多,大学从七百多所涨到一千二百多所。这数字看着就让人眼热。照这么算下去,人口还能再涨二十年,底子是有的。
可问题是,人多不代表就能赚钱。印度一半儿的壮劳力根本没工作,女的出来干活的还不到一成。年轻人里头四个就有一个闲着。工厂少得可怜,制造业占GDP才百分之十四点多,出口更是 barely 能挤进全球两个百分点。想建厂?地不好拿,官僚拖着,工会还闹事。泰米尔纳德邦那么富的地方,修条路都能卡好几年。
电也不稳,三天两头停。货车在路上跑,一小时三十公里都跑不出。运东西贵得很,企业哪受得了这个。再加上手续一堆,查税查账动不动封账户,外企来了都想走。
钱呢,全让少数人赚走了。过去十年,亿万富翁身价翻了三倍还不止。最富的百分之一,拿了全国四成以上的财富。底下一半人收入占比反倒从二十多个点掉到十五。九成人收入低于平均水平,两亿多人吃不饱饭。
人多本来是优势,但在印度,反而成了包袱。不是人人都能上考场,也不是人人都能进工厂。光有人口,没就业,没基建,没公平,GDP再高也没用。
中国当年起步的时候也穷。但一条路一条路地修,一个厂一个厂地建,教育医疗一点点铺开。老百姓真能感觉到日子在变好。这种发展才是实打实的。
印度要是三年后真超过了德国,我倒想看街头流浪的孩子能不能吃上一顿热饭。
普通人家里能不能不断电。
工人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
不然,数字再漂亮,也只是镜子里的花。
看得见,摸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