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乒乓球迷的狂欢节又来了。
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程一官宣,我朋友圈里那些平时潜水的老哥们儿,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冒了出来。
比赛定在11月7号的澳门,那地方,灯红酒绿,现在又要加上个“乒乓”作响,想想就觉得带劲。
标题里那几个名字——马龙、孙颖莎——往那一摆,就是收视率的保证。
但凡懂点球的都知道,全运会的乒乓球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江湖人称“地表最强内卷”,激烈程度有时候比奥运会还邪乎。
奥运会你打的是外战,讲究个为国争光;全运会你打的是“内战”,身边站着的昨天还是一个战壕的兄弟,今天就得隔着球网“刺刀见红”,那心理压力,啧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这次的阵容,简直就是国乒的“复仇者联盟”全家桶。
马龙,龙队,这哥们儿现在身份可复杂了,不光是北京队的定海神针,还是乒协的马副主席。
我总在想,他站在场上,脑子里会不会闪过一丝“这帮小崽子,等会儿开会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的念头?
开个玩笑。
他这次只打男团,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用自己的坚持告诉所有人:六边形战士的故事,还没到大结局呢。
另一边,樊振东刚从德国“留洋”回来,时差估计还没倒利索,就得披上上海队的战袍去卫冕男单。
德甲那地方,节奏和国内完全不同,对抗强度也未必跟得上国乒内部的“地狱模式”。
小胖这一趟回来,是带着“洋墨水”的技术革新,还是需要重新适应咱们自家的“快准狠”,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看点。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冠军更是如此。
说到拼,孙颖莎这姑娘才是这次风暴的中心。
11月4日刚过完25岁生日,第二天就得投入备战,这生日礼物,够“硬核”。
她现在世界排名第一,11600分,这个数字背后是连续173周的霸榜,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可“世界第一”这个头衔,在全运会赛场上,有时候反而是个最沉重的包袱。
所有人都拿你当靶子打,研究你比研究自己的优缺点还透彻。
她的挑战者名单拉出来,个个都不是善茬。
王曼昱,女单二号种子,打法硬朗,状态稳定,跟孙颖莎就是针尖对麦芒,谁赢谁输都在五五开。
还有陈梦,大梦,奥运冠军的光环还没散去,虽然之前淡出了一段时间,但教练放话了,“状态恢复到奥运时的九成”。
九成是什么概念?
就是她一出手,你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接不接得住。
陈梦这次报了三项,女单、女团、混双,这架势,摆明了是要把失去的都拿回来。
这次全运会还搞了两个新花样,挺有意思。
一个是成人组和青年组交叉比赛,让小将们有机会跟老大哥老大姐们过过招。
这哪是比赛啊,这简直是付费上大师课,还是实战版的。
另一个是引入了视频回放系统,什么擦边、擦网的争议球,运动员可以举手“挑战”,跟看网球比赛似的。
这在国内综合性运动会里还是头一回,总算跟国际接轨了,以后再也不用靠裁判的“火眼金睛”和运动员的自觉了,科技才是最公正的法官。
说到底,一场全运会,看的是冠军归属,品味的却是中国乒乓这锅“老汤”的醇厚。
马龙的坚持,是这锅汤的底蕴;樊振东的蜕变,是新添的猛火;而孙颖莎、王楚钦这些新生代,则是不断注入的活水。
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赛道上摸爬滚打,有人想证明自己宝刀未老,有人想捍卫自己的王座,还有人憋着一股劲儿想把前辈拍在沙滩上。
这场“神仙打架”背后,是国球长盛不衰的秘密——残酷的内部竞争和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
所以,谁最终能站在澳门银河综艺馆的最高领奖台上?
老实说,我猜不到,也不想猜。
因为无论谁登顶,胜利都属于中国乒乓的整体力量。
对此您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咱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