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个拼命三娘型的前同事,在朋友圈刷了一波旅行照。
新疆、威海、北京、厦门……她一路玩一路拍,笑得像脱笼的鸟。
我惊讶得不行。
这人之前可是连感冒都不请假、晚上十一点还在改PPT的狠人,咋说走就走了?
我问她到底怎么了,她轻描淡写地回我一句:“累了,辞了。”
她说完这话的语气特别轻,但我懂,那种轻不是潇洒,是彻底放下的轻。
不是因为她懒,是她真的撑不住了。
1
工资降了、活更多了、身体还扛不住了
她跟我说,三年前她确实挺拼的。
那会儿工资不低,虽然加班,但觉得值得。
但后来呢?
公司效益下滑,工资一年比一年低。
她原来那点高薪优势早没了。
麻烦的是加班没少,活还更多。
以前是拼钱,现在是熬命。
最难的是收入撑不起生活了:
房租、水电、房贷、爸妈的看病钱、孩子的补习班……
哪一项都不敢耽误,全靠每月工资苦苦撑着。
“每天睁开眼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她说。
其实这不是个例。
据《2024年就业形势报告》73%的白领都觉得现在的工作“吃力不讨好”。
你说真的是年轻人躺平吗?
不是,是大家心里早就绷不住了。
2
工作不是杀人机器,但身体已经扛不住了
她辞职前那几个月整个人状态已经很差了。
经常腰痛、头晕、疲惫到一坐下就能睡着。
连做个地铁都感觉心跳加快,像心脏随时要罢工。
体检查出来是“腰椎突出+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医生一句话点醒她:“你这不是老了,是透支。”
她说那一刻真有点后怕。
工作赚钱是好事,可要真拼到身体垮掉了,后半辈子都得拿时间和金钱去还债。
某大型体检机构2024年出的数据说,95后亚健康比例高达87%。
年轻人没熬出头,倒先熬坏了自己。
3
不上班的人越来越多,不是逃避,是自救
你以为只有她一个人辞职吗?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悄悄做同一个决定:不换工作,而是“先不上班”。
有人跑去云南、贵州、青岛、厦门,开启“间隔年”;
有人选择陪爸妈、带孩子、种地、写字、休息。
不是他们不想赚钱,是实在耗尽了精气神。
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35岁以下“不打算找新工作”的辞职人群已经占到了18.7%。
你要知道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还能放弃收入主动停下来的,大多不是任性,而是身心都到临界点了。
不上班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喘口气”的方式。
4
那些撑不下去的人,是怎么被慢慢消耗掉的
我办公室的一个小姑娘,入职第一天化着精致的妆,笑容灿烂,一副斗志满满的样子。
半年后我几乎认不出来她了。
大黑眼圈、头发毛躁、脸色灰扑扑,穿着宽大的工装衬衫,整个人透着“我不在这”的感觉。
我问她最近咋样,她苦笑说:“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在厕所刷短视频。”
你以为她没能力?
不,她工作效率高、做事认真,就是太能干了,结果所有的活都往她身上堆。
普通人不是被一两件事压垮的,是被每天一点一点榨干的疲惫拖垮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压垮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你从来没喘过气。”
5
有的人虽然还没辞职,但心早就“离职”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办公室里聊天的内容都变了?
以前还能聊聊兴趣爱好、梦想目标,现在全是:
“这个月几号发工资?”
“放假是调休还是实休?”
“年终奖还有没有?”
看似还在岗位上,实际早就是一具具行走的躯壳。
很多人其实不是不想干了,而是从内到外被“榨干”了。
有调查显示,60.2%的职场人都处于“离职但没跳”的状态,每天都在挣扎:
要不忍着?
还是走人?
可是走了怎么办?
可是不走也太苦了……
这才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状态。
6
很多人问:年轻人怎么越来越“玻璃心”了?干不动了?
但你仔细想想他们真的是“躺平族”吗?
不,是你没看到他们早已拼尽全力。
他们不是不想上班,而是上了这么多年班,已经付出太多,回报太少。
他们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拯救自己。
如果连喘口气、歇一会儿、停下来修修身心的权利都没有,那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不是年轻人不行了,是这个时代变了,是很多岗位、很多制度、很多老板,早就不再把人当人看了。
所以下一次你看到谁突然辞职,不要说他任性,也别笑他“佛系”,
他只是用身体投了一张不再上班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