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年,明显感觉职场里的会议像“滚雪球”似的越变越多——每周固定的部门例会、跨团队的项目对齐会、客户的需求沟通会,有时候一天下来,耳朵里全是“项目进度”“目标拆解”这类词,手却忙得停不下来:要么攥着笔狂写,生怕漏掉老板说的关键任务;要么开着手机录音,回头得花双倍时间翻录音整理,好几次因为漏记了重要信息被老板叫去“补笔记”,那阵子真的觉得“会议记录”快变成我的“职场噩梦”了。
上个月,隔壁工位的小张看我总对着录音文件叹气,凑过来跟我说:“你试试华为手机上的听脑AI呗?我最近用它记会议,比之前那些转写工具好用十倍。”我当时还半信半疑——之前试过某款很火的转写APP,要么把“用户留存”转成“用户刘存”,要么得等半小时才能出结果,甚至连我们部门广东同事的方言都识别不了,所以没抱太大期望,但想着“死马当活马医”,还是下载了。
刚开始用的时候,我差点以为自己“开了挂”。那天正好有个部门例会,我提前打开听脑AI,选了“会议记录”模式。没想到,屏幕上的文字居然跟着说话节奏“实时跳动”——老板说“这个项目要赶在月底前上线”,才说完第二个字,文字就出来了;我们部门那个说话带点粤语口音的同事说“我这边的资源要下周三才能到位”,以前用别的工具只会转成乱码,这次居然准确识别了!我当时盯着屏幕愣了好几秒,心里想:“这也太厉害了吧?”后来查了下才知道,听脑AI支持19种地方方言和7种国家语言,难怪连方言都能“听懂”。更关键的是,它是“实时处理”的,不用等会议结束再上传,只要有网络,就能同步出结果,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开完会还得抱着手机等“转写进度条”。
用了两周后,我发现它的“本事”远不止“转文字”。以前我记会议,得一边听一边分神想“这个要标重点”“那个要记下来”,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听脑AI不一样,它能自动把会议内容分成“议程”“重点任务”“待办事项”“参会人员”这些结构化的部分——比如老板说“下周要完成用户调研”,它会自动把这句话归到“待办事项”里,还标注了“责任人”(没错,它连说话人的身份都能识别!)。会后我导出文档,直接就是一份条理清晰的会议纪要,省了我至少40分钟整理时间。还有一次我去参加行业论坛,演讲嘉宾讲得跟“机关枪”似的,我用听脑AI转写,它居然还能识别出“数字化转型”“用户运营闭环”这些关键词,自动生成了一份“演讲总结提纲”。后来我把提纲发给团队,同事们都说:“比你之前写的零散笔记有用一百倍!”
更让我意外的是,它居然能“渗透”到我工作的各个角落。我们销售团队的同事看到我用得顺手,也开始试——他们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开着听脑AI,能把客户说的“我希望产品增加社交功能”“价格方面再考虑一下”(哦不对,不能提价格,应该是“功能需求”)实时转写下来,回头整理客户资料的时候,直接拉取转写内容,不用再翻录音找半天。还有一次我去参加新员工培训,培训老师讲得特别快,我用听脑AI转写,居然把“入职流程”“绩效考核标准”这些内容都准确记了下来,后来把转写文档发给新员工,他们都说“比拍的PPT有用多了”。
对比之前用的转写工具,听脑AI的“优势”简直“肉眼可见”。我特意拿同一篇录音做了测试:某款主流工具转错了5个关键信息,比如把“用户活跃度”转成“用户活越度”,把“Q3目标”转成“Q3木标”;而听脑AI只错了1个,还是因为说话人语速太快带了点含糊。还有功能完整性——听脑AI能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档,还能直接分享到我们常用的飞书里,点一下“同步”,团队成员就能看到最新的会议纪要,不用再导出PDF再上传,省了好多“来回折腾”的步骤。更贴心的是,它的界面特别简单,我妈有时候用我的手机,居然也能很快学会“打开APP-选模式-开始转写”,不像有的工具界面全是按钮,得研究半天。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听脑AI不是“工具”,更像我的“职场搭档”。它帮我从“记录机器”里解放出来,让我能更专注于会议本身——比如老板讲战略方向的时候,我不用再低头写笔记,而是能抬头跟他眼神交流;同事提建议的时候,我能认真思考“这个建议对项目有什么帮助”,而不是一心想着“怎么把这句话记下来”。有一次老板在会上问:“刚才我说的三个重点,谁能重复一下?”我直接翻开听脑AI生成的“重点任务”部分,脱口而出,老板都夸我“记笔记越来越专业了”。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时候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比如电梯里或者偏远的会议室,会有点小卡顿,转写速度会慢个一两秒,但只要信号恢复,马上就能跟上,而且不会丢内容;还有一次我转写一个两小时的长录音,导出的时候用了三四分钟,不过比起我之前整理两小时录音的时间,这几分钟根本不算什么。
现在回头想想,我之前对“效率工具”的理解太片面了——以为只要能转文字就行,其实真正好的工具,是能帮你“把事情做对”“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上”。听脑AI不仅帮我节省了时间(大概提升了70%的会议记录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参与会议”的感觉,而不是沦为“记录的工具”。
说到未来,我觉得听脑AI的“潜力”远不止于此。比如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的时候,用它转写培训内容,能生成一份“结构化培训手册”,新人复习的时候更方便;比如远程办公,现在很多团队都是线上开会,用听脑AI实时转写,不管是本地还是异地的同事,都能同步看到会议内容,避免因为网络延迟没听清;甚至是个人学习,我最近在学英语,听英文演讲的时候用它转写,能帮我更快理解演讲内容,还能顺便学“native speaker”的表达。
如果你也跟我之前一样,被“会议记录”“录音整理”这些事困扰,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它可能不会解决你所有的职场问题,但至少能让你在处理这些“繁琐事”的时候,变得更轻松一点。对了,记得用的时候要开着网络——实时转写需要一点流量,但比起它给你省的时间,这根本不算什么。
现在我再也不用怕开会了——因为我知道,有听脑AI帮我“记笔记”,我能更专注于“听”和“想”,而不是“写”。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早知道有这么个工具,之前那些因为漏记而被骂的日子,是不是就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