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牛的社区活动,就是这个!郑州一个社区,竟然,把“垃圾分类”,搞成了一场“扔沙包”大赛!大爷大妈们,玩得比孙子还疯!
朋友们,都说“高手在民间”。
我以前还不信,直到,我看到了,河南郑州这个社区的“神操作”。
在“如何推广垃圾分类”这个,能把所有社区主任都“逼疯”的全国性难题上,他们,竟然,只用了一个我们小时候玩剩下的游戏,就给,轻松地,破解了!
这,已经不是“有才”了,这,简直是“天才”!
一、那一刻,你扔的,不是沙包,是“快乐”!
咱们今天,就来围观一下,什么叫“管理的天花板”。
社区广场上,摆了四个大框,分别代表“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旁边,是一堆沙包。沙包上,贴着“香蕉皮”、“废电池”、“塑料瓶”……
规则?简单到起飞!拿起代表“香蕉皮”的沙包,扔进“厨余垃圾”的框里,你就赢了!
我看到这个创意的时候,真的,当场就给社区工作人员跪了!这是什么神仙脑洞啊?!
你看,它,一下子,就把一个,需要你死记硬背的、让人头疼的“知识”,变成了一个,考验你眼力和准头的“游戏”!
你扔的,哪里是沙包?你扔的,是快乐,是你逝去的青春啊!
二、想玩游戏?对不起,先“考试”!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面!
那些可爱的“垃圾沙包”,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
旁边,坐着一个“关主”。你,必须,先到他那里,“答对题”,才能拿到“游戏资格”。
“阿姨,咱吃剩的大骨头,算啥垃圾啊?”
“爷-爷,摔碎的陶瓷碗,能回收吗?”
你看看,这操作,有多“鸡贼”?
它,把“学习”、“考试”和“奖励”,用一种最“无痛”的方式,给串联在了一起。你,为了玩上那个最好玩的“扔沙包”,就必须,先逼着自己,把那些最头疼的“垃圾分类”知识,给搞懂了。
这,比发一万张传单,都管用!
三、大爷大妈“杀疯了”!这,是他们的“主场”!
而这场活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现场,排队最长的,不是小朋友,而是,那群,由“银发族”组成的“长龙”!
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在“扔沙包”环节,更是,拿出了当年“挣工分”的精气神,扔得一个比一个准!
为什么?因为,“扔沙包”,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最经典的“童年回忆”啊!
社区,用一种最巧妙的方式,击中了,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怀旧”开关。
垃圾分类,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任务”,而成了,一个,能让他们,找回“青春”,还能,顺便和老伙计们,“一较高下”的“集体娱乐活动”。
这,就是那个,最了不起的,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根本性的“心理转变”!
四、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把“规则”变成“游戏”
最后,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
以前,社区搞垃圾分类,是怎么搞的?拉横幅,请专家,台下的大爷大妈,睡倒一片。那种‘填鸭式’的宣传,效果,基本等于零!
而郑州这个社区,牛就牛在,它,彻底想明白了。
它,不再把居民,当成是需要被‘教育’的学生;它,把我们,当成了,需要被‘取悦’的玩家!
这个故事,像一堂最生动的“管理学”大师课。它在提醒我们:
不要,再把你的“管理对象”,当成木头人。试着,去找到,他们心里,那个最柔软、最怀旧的‘开关’,然后,轻轻地,按下去。
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砸钱、费力,都搞不定的难题,或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充满了善意的“游戏”,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