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日报》最新披露,即将上任的美国空军参谋长肯尼思·威尔斯巴赫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抛出这组数据。 这种对中国核力量的公开评估,延续了冷战以来美国一贯的舆论操作手法。美国一边公布对中国核弹头数量的推测,一边轻蔑地表示"不足为惧"。 这种表态刻意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自身拥有超过6000枚核弹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武库之一。
美军参谋长在表述中特意强调中国核弹头数量增长,却绝口不提美国正在全面升级自己的核力量。 从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到B-21隐身轰炸机,美国的核武现代化计划正在全速推进。这种选择性表述暴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 自己维持庞大核武库是"维护安全",别国发展核力量就成了"威胁"。 这种逻辑在国际核军控讨论中屡见不鲜。
中国发展核力量始终遵循防御性原则,规模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这与美国追求全球核优势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军方此时抛出这组数据,意在为接下来的核军备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通过渲染"中国核扩张",为美国自身核力量扩张寻找借口。
在国际核裁军领域,美国长期拒绝履行核裁军特殊有限责任,反而要求其他国家接受不平等限制。 这种霸权思维严重阻碍全球核裁军进程。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言论折射出美国军政界对中国正常国防建设的过度敏感。 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曲解为"威胁",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
在核政策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这一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与美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形成对照。美国军方对中国核力量的公开评论,往往服务于其国内政治需要和军事预算诉求。 这种将战略问题工具化的做法,无助于增进国际战略互信。
《华盛顿日报》等媒体配合军方释放这类信息,构成了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标准操作流程。 通过设定议题影响国际舆论,是美国软实力运用的常见手段。中国核政策的透明度与稳定性有目共睹。 相比之下,美国在核武器使用政策上屡屡调整,给全球战略稳定带来不确定性。
#双11带货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