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陈赓三赴朝鲜,美军直言不是来打仗的,那他是干嘛的?

发布日期:2025-10-27 11:25:23 点击次数:101

美军战后提起陈赓,总要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怪话: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这话听着怎么像贬低人?一个兵团司令,跑到朝鲜前线,居然不是来打仗的,那是去干嘛的?旅游观光吗?

这事儿还得从一九五二年春天说起。当时彭德怀身体顶不住了,回国治病,中央让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陈赓这人,腿上还有旧伤,可他一到任,没干别的,先一头扎进了故纸堆里,把过去一年的战斗简报、伤亡报告全翻了出来。他发现一个要命的问题:美军那边的炮火太猛,飞机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扔炸弹,咱们的阵地常常被犁成一片焦土,战士们伤亡太大。

开会的时候,气氛很沉重。彭德怀脾气火爆,之前因为六十军一八零师的重大损失,在会上把军长韦杰骂得抬不起头。当时要不是陈赓正好赶到,打了句圆场说彭总,饭都凉了,那场会还不知道要怎么收场。陈赓心里清楚,光靠硬拼解决不了问题。

他想到了一个法子,这玩意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咱们在抗日战争时玩剩下的——地道战。不过,要把这套东西搬到朝鲜来,得升级。最开始,战士们挖的只是些简单的猫耳洞,勉强能躲个炮弹。陈赓说这不行,太被动了。他要求把一个个独立的掩体全串起来,连成网络,形成能打、能藏、能生活的地下工事体系。

因为朝鲜的山地多是坚硬的岩石,光靠铁锹挖不动。陈geng二话不说,直接调拨了大量的炸药和钢钎。战士们就这么硬生生地在石头山里,凿出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地下世界。美军的飞机大炮依旧在天上咆哮,可炸弹落下来,除了把山皮削掉一层,根本伤不到躲在坑道里的志愿军。

最经典的要数上甘岭战役。美军倾泻了上百万发炮弹,把两个小小的山头阵地削低了好几米,可阵地就是打不下来。炮击一停,志愿军战士就从坑道里钻出来,跟冲上来的美军打近战。美国大兵哪里是玩惯了肉搏的志愿军的对手。

这种打法彻底改变了战场的游戏规则。美军的火力优势被最大限度地削弱了。他们的炮兵观察员在望远镜里看到的是一片死寂的阵地,可只要步兵一冲锋,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就会冒出人来,一通手榴弹和子弹招呼过来。战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里承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的停战。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美军那句陈赓不是来打仗的,就品出不一样的味道了。这哪是贬低,分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佩服。在他们眼里,战争就应该是飞机对飞机,大炮对大炮的钢铁对决。可陈赓倒好,他直接掀了桌子,不按套路出牌,带着志愿军钻到地底下,把美军的王牌变成了废牌。他不是来打仗的,他是来重新定义战争的。

说起来,陈赓前后总共三次入朝。第一次是来视察战场,给中央提建议。第二次是作为兵团司令,稳住战线。第三次代理司令,才真正把他的战术思想推向了全军。他用一条腿的代价,和无数志愿军战士的血汗,在朝鲜的山野里,筑起了一道炸不烂、打不垮的地下长城。

你觉得,这种用智慧和创造力来弥补装备差距的战术,是不是最顶级的军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