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中俄军购大单曝光?20架加油机背后的较量

发布日期:2025-11-20 19:33:31 点击次数:173

最近圈里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个消息,说是咱们要从俄罗斯进口20架伊尔-78MK-90A加油机。很多人可能纳闷了,国产运油-20不是都出来了吗,咋还要花大价钱从俄罗斯买呢?这事儿乍一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仔细琢磨琢磨,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

说起来,咱们空军这些年添置的新家伙事儿可不少。新战机一茬接一茬地往上冒,看着确实过瘾。可有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好——飞机有了,加油的跟不上。现在用的轰油-6说白了就是个“应急款”,一次能加个十几吨油,给那些大块头战机加油,真就是杯水车薪。你想啊,一架重型战机飞远了油不够,再好的装备也得半道趴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前些年从乌克兰弄来的三架老伊尔-78,年头太久了,修修补补凑合用。真到了关键时候,能不能飞起来都得打个问号。这就好比你开着辆老爷车跑长途,心里总是悬着的。

运油-20的横空出世,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西飞那边从2022年开始接单,这飞机性能摆在那儿——能装将近90吨油,比老伊尔-78强多了。去年“文明之鹰”演习的时候也露了一手,给好几种战机加油都没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从试飞到真正大批量造出来装备部队,这中间的路还长着呢。

发动机这玩意儿得一点一点磨,那些智能化系统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整明白的。再说了,西飞的生产线就那么几条,一年能出几架就不错了。运油-20还不是专门干加油这一件事的,运输、预警什么的都要管,想短时间内造出一大堆来,现实不允许啊。

这时候从俄罗斯买现成的,就显得特别实在了。人家这个伊尔-78MK-90A可不是吃素的,最大起飞重量210吨,能带78吨油,装了三个加油吊舱,一分钟能给出去3000升。关键是这飞机皮实,在烂点的跑道上也能起降,平时还能当运输机使,属于多面手类型。对比咱们现在手头的家当,这东西确实能解决大问题。

据说这次要买20架,数目可不小。俄罗斯那个乌里扬诺夫斯克厂子一年也就造6架,这一单子差不多够他们忙活三四年的。花多少钱外面说法不一,反正几十亿美元是跑不了的。2027到2028年陆续交货,算算时间刚好能接上咱们这几年的缺口。

买飞机是一回事,配套的那些东西更值钱。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维修培训,这些“软货”才是真金白银换不来的。有了这些,新飞机到手之后能快速形成战斗力,不至于摆在那儿当摆设。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是不是说明咱们自己造不出来?嘿,这可不能这么看。国产运油-20照样在继续搞,只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罢了。从俄罗斯买来的这批,既能顶上当前的空档,又能给咱们提供实际操作经验,帮着运油-20后续改进升级,这叫“以战养研”。

再说了,现在的国际环境下,中俄这么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俄罗斯那边军工产线需要订单维持运转,咱们这边需要快速提升能力,各取所需嘛。

横向比比就知道差距了。美国人手里几百架加油机,咱们现在连人家零头都不到。就算运油-20铆足劲儿造,短时间内也追不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进口快速增强实力,是最务实的选择。周边那些国家在这方面更是差得远,咱们已经算是既能自己造又能买得起的少数玩家了。

这批伊尔-78MK-90A真要到位了,能干的事儿可就多了。远海行动、多机编队,不用再担心油料问题。操作这些飞机的经验积累起来,对运油-20的推广也有帮助。从数量到质量,从训练到保障,整个体系得跟着一起升级。给个五到八年时间,咱们空军在空中加油这块应该能上一个大台阶。

不过买回来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头。得把战术打法研究透,后勤保障跟得上,飞行员训练到位,这才叫把装备用好了。空中加油这事儿可不是加完油就完了,航线怎么规划、编队怎么协调、补给链怎么铺,每个环节都得抠细节。毕竟在天上飞,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出大事。

所以说技术资料交接、联合训练、地面保障能力建设,一样都不能含糊。从“有飞机”到“用得好”,这中间的功夫得下足了。

把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串起来看,思路就清楚了。咱们走的是两条腿走路——一边自己埋头搞运油-20,一边从外面买成熟产品补缺口。这里面时间节奏的把握、生产和训练的同步推进,还有对未来作战需求的预判,哪一样都马虎不得。

如果说这20架飞机是一步棋,那价值可不止飞机本身。跟着来的操作经验、训练教材、产业链支撑,这些才是长远的财富。合同签字那会儿可能没啥动静,可后面的故事才刚开始——飞机交付、人员熟练、战术成型,每一步都在为将来打基础。

往后几年,要是区域局势有个风吹草动,这套加油机体系能发挥多大作用,那可就见真章了。到时候空中力量的投送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能提升到什么程度,咱们拭目以待吧。

说到底,买这批飞机不是简单的军购交易,而是一次综合能力建设的加速。既要看到眼前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长远的战略布局。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的考量比表面看起来深得多。你觉得这笔买卖值不值?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