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广州解放:没有硝烟战火,是“跑”进城,警察署长敬礼,将军笑称“总指挥”!

发布日期:2025-08-11 12:49:21 点击次数:117

广州的解放,不像人们想象的刀光剑影,更像是一场意外的“奔跑”之战。四野精锐的43军128师,这个素有“攻坚老虎”之称的部队,最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速度,成为最先进入广州的队伍。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前线指挥员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更折射出当时战局下敌我态势的巨大反转。

1949年10月14日拂晓,128师382团的部队,顺利抵达了广州北部的交通要道——人和墟桥北。这座桥梁是通往广州城的必经之路,距市中心仅20公里。我军行动迅速,敌人虽然在桥上安装了炸药,但还来不及引爆。部队成功保住了这座关键大桥,并当场俘获了30名敌人。

按照常规战术逻辑,此时部队完全可以直接向广州发起最后的突击。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43军军部却下达了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要求128师暂时原地待命。军部收到的情报显示,在龙洞一带,日军早年修建的工事群规模庞大,足以容纳两个师的兵力,似乎是敌人准备死守的阵地。

然而,前线侦察员反馈的信息却截然不同。他们报告,蒋军根本没有死守的打算,敌军主力正在全线溃退。作为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128师的将士们当然明白,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所以只能暂时按兵不动。后勤人员借此机会,在当地为战士们采购了不少香蕉,这种南方特有的水果让许多从未见过的北方战士感到新奇。

南下以来,战士们虽然见识了不少新奇事物,可香蕉确实是头一回见到。由于不了解如何食用,不少人甚至连皮一起吞进了肚子里。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感到十分有趣,笑着提醒他们:“这香蕉皮可不能吃!”战士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香蕉是要剥皮的。这个小插曲,也为紧张的战前气氛增添了一丝轻松。

“跑赢”之战,指令与实情

下午1点,侦察员再次传来紧急报告:大批敌军正从从化方向,不顾一切地向广州城内逃窜。这意味着,如果382团继续按兵不动,极有可能错失歼敌的宝贵战机。面对上级的滞后命令与前线瞬息万变的战况,382团团长张实杰和政委王奇经过一番紧急商议,果断决定:立即进军广州。

这一决策,虽然违背了上级指令,却恰恰符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兵法精髓。林总也曾多次鼓励将领们要敢于“机断专行”,在战场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因此,张实杰的这个决定,从战术角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部队随后开始了高速行军,为了最大化行进速度,战士们纷纷减轻负重,每个人携带的装备严格控制在15公斤以内,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州城冲刺。

广州城的“意外”接管

战士们本以为会有一场硬仗等着他们,可当他们汗流浃背地冲进广州城时,眼前景象却让他们感到意外。大街小巷里,并非枪林弹雨,而是大批百姓自发地站在路边,夹道欢迎解放军的到来。虽然路边也能看到一些蒋军残兵,但他们大多显得士气低落,有的在原地等待被我军接收,有的甚至已经被当地老百姓从家里揪出来,显得十分狼狈。

正如俗话所说,“兵败如山倒”,蒋氏政权的末日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蒋军官兵,都心知肚明,这个腐朽的政权已经不可能继续下去了。许多蒋军残兵虽然还携带着武器,但我军战士们却无暇顾及,也没有必要理睬。只要敌人不反抗,解放军就当他们不存在,只是争分夺秒地继续向前推进。

由于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382团2营迅速占领了“国防部”大楼,3营也顺势控制了“参议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广州警察署的副署长,这位前国民党政权的官员,竟亲自前来迎接解放军。他站得笔直,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语气谦卑地报告道:“报告长官,卑职欢迎大军进城,愿意听从贵军发落!”

政委王奇连忙表示欢迎,并简要了解了情况。他随即向这位副署长下达了命令:“在没有新的命令之前,你们警察不得放下武器,要维持社会秩序,防止坏人破坏!”副署长接到命令后,立刻转身下去执行。张实杰团长和王奇政委看着眼前这一切,不禁打趣道:“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们俩都成了总指挥了!”

小喇叭:巷战的独特战术

然而,他们的“总指挥”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之后,广州警察署副署长再次跑来报告,称有从东城方向进来的部队,要求他们放下武器,询问该如何处理。张实杰听罢,立刻判断这很可能是友军44军的部队到了。他当即下令警察放下武器,避免造成自己人之间的误会或冲突。至此,张实杰和王奇的“临时总指挥”职务也宣告“卸任”。

尽管广州城大部分区域是和平接管,但局部还是发生了一些战斗。382团2营在推进到黄沙渡口时,遭遇了一批负隅顽抗的敌人。战士们迅速将敌人包围,成功俘获了两千多名敌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2营随后派出一名战士向团部汇报战况,但这位战士却在偌大的广州城里迷了路,转了半天又转了回来。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战士进入广州城后,虽然没有遭遇太多硬仗,却频频在城市复杂的街巷中迷失方向。当然,蒋军的“老巢”广州城,也并非完全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松拿下。在黄沙车站,我军还是碰到了不少顽敌。此时,余汉谋的主力部队虽然早已仓皇逃窜,但382团还是追上了他们残存的尾巴。

382团2营4连2排的排长张永福果断一挥手,爆破组便冲上前去。在连队重机枪的密集火力掩护下,敌人的碉堡很快便被炸上了天。大楼里的敌人见势不妙,瞬间乱作一团,许多人惊慌失措地向江边逃散。敌军一乱,便是我军发起总攻的绝佳时机。排长张永福举起手中特有的小喇叭,开始向部队传达命令。

在很多人看来,部队的小喇叭无非是用来吹冲锋号的,确实,嘹亮的喇叭声能够极大地提升士气,也能让敌人心生胆怯。但四野的小喇叭远不止这么简单,它除了激励士气,更是一种高效的战场通信工具。在当时,从连长到排长、班长乃至小组长,几乎人手一个。这种小喇叭早在辽沈战役期间就已经投入使用。

小喇叭的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每一个“嘟嘟”声都清晰可闻,即便在激烈的炮火声中,那响亮的声音也难以被完全掩盖。因此,战士们将其作为传递战场指令的有效媒介。无论是“1排上”、“3班在哪”、“3排掩护”,还是“2班到达指定位置”、“5班请求火力支援”等各种复杂的战场信息,都可以通过喇叭声的长短和“嘟嘟”声的组合方式来精确传递。

在广阔的野战环境下,小喇叭的作用或许有限,但在巷战中,它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夜间作战时,喇叭发出的声音能够准确地将指挥员的命令传达到每一名战士耳中,确保部队在黑暗中也能得到精准指挥。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北到华南,从两湖到两广,凡是四野部队抵达的地方,都能听到小喇叭那特有的声音。后来,这种小喇叭甚至还“吹”到了朝鲜战场,只要那“嘟嘟”声一响起,美军士兵便会感到心神不宁,坐卧不宁。

结语

最终,在小喇叭的协助下,2营在黄沙车站成功歼灭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然而,与东北战场那些动辄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战役相比,广州战役在激烈程度上显然不值一提。用很多老兵的话说,解放大军一到,广州也就解放了。曾任128师383团团长的徐芳春将军回忆说,当时他和政委坐车前往“总统府”的路上,沿途看到许多战士累得在路边倒头就睡。仗打完了,战士们才真正感受到身体的疲惫。多年以后,有人问徐芳春将军广州究竟是怎么解放的,他轻松地回答道:“跑进去放一阵子枪,有的人的还没放枪,就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