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喝墨水、睡石窟!吕蒙正穷到捡烂瓜充饥,却凭《寒窑赋》醒世,最终逆袭成宰相

发布日期:2025-08-21 23:16:45 点击次数:167

咱都知道,在古代那些文学作品里,老有人说,明朝宋濂写的那篇《送东阳马生序》,把穷人要咋翻身的道儿都讲透了。

而宋朝有个叫吕蒙正的,他写的一篇《寒窑赋》,可把人生的各种情况都给说尽了。

那这《寒窑赋》到底写了些啥呢?咋就受大伙这么推崇呢?咱一起来唠唠。

祸福没个准儿

《寒窑赋》开头第一句,那可是流传了上千年的名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话一下子就把这人世无常给点明白了。天上的风雨啥时候变,咱都猜不着,那未来是福还是祸,咱又咋能提前知道呢?

你看吕蒙正,他少年时候的经历,就跟这话对上号了。

吕蒙正出生在一个当官的家里,他爹吕龟图,是宋朝初期的史学家,在后周那会儿,就是朝廷里有官职的人了。

后来赵匡胤搞了个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吕龟图就成了宋朝的起居郎,专门负责记录皇帝每天的吃喝拉撒、日常活动啥的。

吕蒙正小时候,那教育条件可好了,日子过得也挺滋润。就是有一点不顺心,他爹妈感情特别不好。

为啥呢?就因为他爹吕龟图,那是出了名的花心大萝卜,常年在青楼里晃悠,还把青楼女子赎了身,娶回家当小老婆。

吕蒙正的娘刘氏,那可是大家闺秀,哪能受得了丈夫干这种没脸的事儿啊,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吕家。

可在古代,那时候男尊女卑,只有男人休老婆的,哪有女人主动离家出走的呀。就因为这,刘氏娘家也不让她回去。

吕蒙正虽说年纪小,可心里明白啥是对啥是错。他不忍心看着母亲一个人在街头流浪,就也离开了吕府,陪着母亲。

就这么着,差不多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富家公子哥儿,变成了在街头要饭的乞丐。

吕蒙正年纪小,刘氏体弱,两人没个住的地儿,只能一路流浪,靠要饭过日子。

他们从汴京城出来,一路往西走,最后在洛阳城外的一座寺庙下面,找到一个石窟,好歹有了个能落脚的地儿。

对吕蒙正来说,这可不就是“人有旦夕祸福”嘛。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啥,是福是祸,全是未知数。

到了洛阳,吕蒙正母子俩虽说都出身豪门,可在这穷苦的环境里,根本没地儿发挥自己的本事。

所以啊,吕蒙正就写了这么句话: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这话啥意思呢?就是说这人要是走背字儿了,不管你原来是大家闺秀,还是书香子弟,都没啥用,都得倒霉。

那面对这突然从天而降的灾祸,吕蒙正心里是咋想的呢?

穷也不低头

吕蒙正住在那寒窑里头,夏天没个能消暑的瓜果吃,冬天连条能避寒的被子都没有。可他对这穷苦日子,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楚霸王项羽,刚开始多厉害,雄霸一方,结果最后还不是在乌江自刎了;刘邦呢,刚起兵的时候,势力多弱啊,可后来不也得了万里江山。

还有那兵仙韩信,落魄的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一旦得势了,又能封侯赐爵……

所以吕蒙正觉得,有的人开头穷,往后说不定就富贵了;有的人老了才发达,年轻的时候没准儿还挺衰微。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洛阳城外寒窑里那些孤苦的日子,最难熬的时候,他都是去捡瓜农扔掉的坏瓜果,就靠这来填饱肚子。

冬天冷得都快冻僵了,母亲把他抱到火堆旁边烤火,他胸前的棉衣都被烧焦了,自己都不知道。

就算日子过得这么惨,吕蒙正也从来没自暴自弃过。他老把自己比作穿着一身布衣的张良,还说自己就像在隆中没遇到明主的诸葛亮。

为了将来能考取功名,他没日没夜地刻苦学习。

没钱买笔墨的时候,他就跑到河边,捡根树枝,在沙子上练字。

冬天河水都结冰了,他就拿石头把河面砸开,舀那冰冷的河水来研墨。

冷到极致的时候,砚台里的墨水都结出冰晶了,毛笔的笔毫也冻得舒展不开,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

为了能让笔毫变软,他就用嘴含着毛笔,让冰融化,就因为这,还喝下去不少墨水呢。

就靠着这么一股劲儿,吕蒙正很快在洛阳当地就成了有名的大才子。好多人还说,他这么聪明,全是因为“喝下去”的墨水多。

可吕蒙正心里清楚,自己能学到这么多学问,全是靠刻苦认真,跟喝不喝墨水没啥关系。

他做这一切,就是在等一个时来运转的机会。

嘿,你别说,这个机会还真就来了,就在太平兴国第二年。

当时赵匡胤刚去世,继位的是赵匡义。

赵匡义登基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师汴梁举行春闱考试。

吕蒙正虽说穿着一身破布衣裳走进考场,可等揭榜的时候,披到他身上的,那可是万众瞩目的状元袍啊。

赵匡义特别欣赏吕蒙正的文采,当场就封他为状元。

吕蒙正成了状元以后,一下子就成了汴京城的大红人,每天来客栈拜访他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这里面有他父亲吕家的亲戚朋友,也有母亲刘家的,都想跟状元郎攀攀关系。

面对这情况,吕蒙正不卑不亢,写了一副对联,让客栈老板贴到客栈门口。

结果刘吕两家人看到这副对联,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再也没脸来找吕蒙正了……

守住本心最重要

为啥这些人没脸上门了呢?因为他上联是这么写的: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吕蒙正在上联里,把自己小时候遭的那些罪都写出来了。说自己早年没柴没米,只能去找亲戚朋友借钱借粮。结果呢,左边借不着,右边也借不着,站在十字路口,那叫一个迷茫。可那些亲戚朋友呢,都在旁边看着,没一个人愿意帮忙。

下联他又这么写: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意思就是说,现在自己金榜题名,还考上了状元,不管认不认识的,都跑过来“锦上添花”了。可当年自己遭难的时候,咋就没一个人愿意“雪中送炭”呢?想想真是可悲可叹……

在《寒窑赋》里,吕蒙正也是这么个意思。

天和地要是碰不上好时候,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地上连草都长不出来;水要是遇上风浪,那风浪就一直不停。人也一样,时运不好的时候,干啥都不顺利。

可这人哪能一直倒霉呢?就像风浪总有平息的时候,天空总有云开日出的时候,大地也总会等到天降甘霖的时候。

这人世间的贫贱富贵也是这个理儿,这会儿穷没啥大不了的,只要坚持下去,守住自己的本心,早晚能迎来富贵。

吕蒙正成了状元以后,很快就得到皇帝重用,先后担任了不少重要职位,成了北宋初年朝堂上的重臣。

后来,他还当过户部尚书,还参与修缮了宋史,受到很多大臣的称赞。

最后,赵匡义封吕蒙正做了宰相。

他当宰相的时候,对上面,经常给皇帝上疏提建议;对下面,对待百姓和官员都特别宽厚。百官都很信任他,皇帝也很欣赏他。

而且吕蒙正性格刚直,从来不用自己的权力给自己捞好处,成了北宋时期难得的好宰相。

在《寒窑赋》的结尾,吕蒙正跟大伙说,命运有起有落,但人心不能变。

大家都说他能当状元、当宰相,全靠有个富贵命。可他自己觉得,自己能当宰相,是因为在贫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能当宰相的本事。等时运来了,他才能抓住机会,真成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