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战歼敌3.6万,斯大林为何急着下令:苏联空军,立即入朝
1950年10月,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做出了重要决策,派遣军队进入朝鲜境内与美军作战,援助朝鲜。
国内命令下达后,周总理便前往苏联告知斯大林中国决定出兵,并请求苏联派遣空军进驻东北及沿海大城市协助防空。
谁知在两人见面后,斯大林的第一句话就让周总理大吃一惊:“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中国地面作战有困难,我们不能出兵!”
苏联派遣空军入朝原是之前商定好的事项,但现在到了出兵的关键时刻却出尔反尔,这让毛主席等人大为愤慨。
援朝一事毕竟涉及到新中国的边境安危。
最终,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决议:即使苏联暂缓出动空军,中国人也要克服千难万险,出兵援朝!
志愿军入朝不久,便在彭老总的英明指挥下一战歼敌3.6万,斯大林得知后大为震惊,立即下令:苏联空军,立即入朝!
那么,苏联空军出尔反尔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毛主席的坚决出兵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关于苏联空军参战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历史的谜团吧!
0101
1950年9月30日,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中国人民密切地关注着朝鲜遭受美国侵略后的局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维护和平,我们不畏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允许外国的侵犯,也不会坐视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邻国肆意侵略而不加干预!”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
就在次日,麦克阿瑟指挥南朝鲜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
九月中旬,美军仁川登陆时,中苏两国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朝鲜人民军统一半岛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中苏两国就如何支援朝鲜人民军的问题进行了协商。
当时,苏联正在战后恢复阶段,斯大林担心苏联直接与美国对抗,会将朝鲜半岛的战火引向欧洲,进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面对苏联的希望,中国决定出兵朝鲜支援朝鲜人民。
毛主席邀请国内将领和领导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出兵的困难和不利条件。
有将领认为,中国不应冒险,因为朝鲜人口少,美军实力强大,不如不出兵或“出而不战”。
但毛主席坚定表示,看着其他国家危急,而自己无动于衷,心里难过。
在深思熟虑后,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做出了决定,派遣军队到朝鲜境内与美、李军作战,援助朝鲜人民军。
0202
在一个月后,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强调中国将派遣军队援助朝鲜人民的解放战争,对抗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侵略,保护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和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
同时,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命令下达后,周恩来总理前往莫斯科告诉斯大林,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并要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和派遣空军进驻东北及沿海大城市协助防空。
当周恩来在黑海海滨的度假胜地阿德列尔见到斯大林时,他被斯大林的苍老惊呆了。
仅仅过了半年,斯大林的眼袋明显肿胀,脸上的皮肤也松弛了很多。
周总理在与斯大林的会面中,对于斯大林开口的第一句话感到震惊。
斯大林表示苏联无法出动空军配合中国的地面作战,这一消息让周总理难以置信。
当初在朝鲜战争时,斯大林曾承诺苏联将出动空军配合中国地面部队,并以此为前提,毛泽东决定出兵。
现在,苏联却在关键时刻出尔反尔,让周总理感到失望。
斯大林冷漠地看着周总理,他的内心其实非常简单,他认为与美国人真刀真枪的干一仗太过危险,
而且苏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国内局势并不稳定,集体化农庄和大饥荒更是让苏联社会岌岌可危。
理解了苏联政局情况以及斯大林为人的周总理,提出了建议:“我们中央对于是否出兵有两种意见,分歧很大。
现在我们已经达成出兵共识,我们只请求苏联出动空军提供掩护,并提供援助我们所需武器弹药的清单。
斯大林同志,我们中国人的要求并不过分。我们没有高射炮、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军队全部使用缴获的旧式武器。
为了应对紧急情况,我们不得不在各个军中调配武器,例如让三十八军全部使用日本武器,让四十军全部使用缴获的美式武器。
我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步兵子弹,国内各部队和兵工厂翻修旧子弹,才搞到了一点二亿发子弹,只够援朝部队六七个基数的轻武器弹药。
你难道让我们用刺刀和美国人拼命吗?”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各行各业还在建设中。
斯大林理解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是志愿军面临的实际情况,但表示苏联空军还未准备好,需要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兵支援志愿军。
0303
如果中国不愿意出兵,可以让金日成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斯大林的意图是根据美国对援朝部队的反应,再决定是否出兵和提供装备支援。
这意味着首批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将面临更大的牺牲,因为他们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
周恩来总理明白斯大林的决定,立即向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汇报了这一情况。
毛主席接到总理的电报后,情绪激动,他拍着桌子,红着眼睛说:“我们的战士也是人,炸弹落下来一样会血肉横飞!
我们出兵几十万,他们却连几百个飞行员都不愿意出。承诺的话不算数,这不是釜底抽薪吗!你们不出,我也不出!
让彭德怀回来!”
任弼时和朱老总因为斯大林的反复无常而感到愤怒。
看着还在生气的毛主席,朱老总冷静地说:“主席,行事要慎重,急躁不得啊!”
毛主席整夜未眠,望着中南海的湖水,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中国已经衰弱了百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快点提高我们的实力,不能再仰仗别人。”
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在志愿军出兵前下达命令:“13兵团各部仍按照原计划进行训练,暂时不要出发。”
这个命令很快就传到了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手中。
彭总看着命令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明明快要出兵了,突然又要停止?
他一边不停地抽着烟,一边思考着原因。旁边的13兵团领导也非常焦急,他们说:“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必须快点行动。
如果我们晚几天入朝,人民军就更难有组织地撤退,过江后我们又如何能找到立足之地呢?”
在焦急的等待中,彭德怀接到了聂荣臻的电话。他问:“我是彭德怀,聂总吗?”聂荣臻回答说:“是我,我是聂荣臻。”
彭德怀问道:“有什么新情况吗?”
聂荣臻告诉他:“中央原定的方案有变化!”整个室内的将领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开始有些紧张,不知道出现了什么突发情况。
聂荣臻告诉彭德怀:“到沈阳乘飞机!请你回北京商议。”
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事情一定很严重,不然中央不会大半夜这么急着让自己去开会。
他立即飞回北京。就在他返回北京的时候,美英空军正在朝鲜北部狂轰滥炸,朝鲜人民军的覆灭已在旦夕之间。
在中央政治局的紧急会议上,毛泽东告诉大家:“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达成决议:即使苏联暂时不参与空军,中国人也会勇往直前,出兵援朝!
0404
在莫斯科焦急等待会议结果的周总理,一夜未眠,终于等来了毛主席的答复:“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让敌人进逼鸭绿江,使国内的反动气焰高涨。
这对东北和整个东北边防军不利,南满的电力供应也会被控制。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
参战的利益是巨大的,不参战的损失是巨大的。”
得知中国军队会参战后,斯大林激动不已,两颗泪珠沿着他的鼻梁滑落,他轻声说道:“中国同志真是好。”
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19日出征,他们手握原始的武器,没有空军支援,与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战斗。
一 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与毛主席预期相符。在夜幕的掩护下,志愿军展开大规模调兵。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118师在两水洞打响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随后的云山战役中,志愿军39军打败了美国号称180年不败的美骑一师,歼敌1840余人。
这表明,即使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志愿军仍然能够凭借近战夜战的法宝战胜美军。
彭老总在总结会议上表示,没有飞机并不意味着无法作战,反而能够取得胜利。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进攻势头。
正当志愿军部队士气高昂,准备乘胜追击之时,彭总突然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所有的志愿军将领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此时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为何要停止追击呢?
彭总向大家解释,目前美军还没有认清志愿军在朝鲜的真实人数,我们不应该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应该让美军误以为我们实力较弱。
0505
在第一次战役中,虽然我们没有真正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麦克阿瑟是一个狂傲的人。
他认为中国军队入朝的人数最多不超过几万人,他认为中国没有勇气与美军在朝鲜展开决战。
所以,现在正好利用敌人的轻敌心理,布置一个大口袋,一举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彭总的指挥下,志愿军将士纷纷撤退,隐藏在朝鲜北部的大山中,等待机会。
志愿军的示敌以弱策略果然奏效,麦克阿瑟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中国军队援朝的人数不超过几万人,不可能与自己展开正面较量。
麦克阿瑟曾向部下发出“圣诞节前回家”的口号,并命令“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方向推进。
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正式开始。
在西线战场上,彭德怀命令韩先楚率领38军和42军进行德川方向的穿插行动,以阻断敌人的后撤之路。
38军不负众望,一夜之间奔袭100多里,成功占领三所里。
三所里位于美第9军通往后方的主要交通干道上,是德川、熙川通往顺川两条公路的关键枢纽。
38军的这一行动成功阻止了敌人的后撤,敌人在南逃的意图被粉碎后,转向西北方向逃窜。
前线战士们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立即抢占了龙源里地区。
当先头部队冲进龙源里时,敌人正好在这里,战斗瞬间爆发。与此同时,长津湖西线的战斗也同样惨烈。
东西两条战线同时告急,这让麦克阿瑟意识到,中国不仅草草参战,更是派遣了大量的正规部队来朝鲜战场。
他不得不命令联合国军撤退。为了掩护撤退,麦克阿瑟调集了所能征召的所有空军,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和战场进行了猛烈轰炸。
0606
在长津湖战场上,美军甚至出动了4艘大型航母、两艘护航航母和1艘轻型航母,同时还集结了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数量达到了500架。
这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美军最大的一次航空兵力集结。
当时的我们军队缺乏防空器材,缺乏防空作战经验,在美军的连番轰炸下损失惨重。
而美国空军则倚仗自身优势,经常超低飞行,追击志愿军士兵。
斯大林的决策使志愿军遭受重大牺牲,但志愿军凭借陆军的勇气,成功击败了武器装备更强大的美军,推进400多公里,基本收复整个北朝鲜。
这次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南朝鲜军的两师以及土耳其旅,对美军的两师和陆战一师造成了严重打击,重创了美军的两师。
据统计,此战共击毙、俘虏敌军3.6万人,其中包括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他的车祸身亡更是震惊了世界。
斯大林对此也感到非常惊讶。
斯大林对苏联空军参战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战果感到震惊,原本他打算放弃北朝鲜,因为苏联真正的利益核心在欧洲地区。
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求援,苏联不能熟视无睹。因此,他对中国援朝的态度是“死马当活马医”。
斯大林认为,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不可能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打败美军的飞机大炮。
但是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捷报传来,他无法相信中国军队能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将美军击退400多公里。
这样的战斗力,连经受过二战洗礼的苏联军队也很难做到。
斯大林对毛主席发来贺电,对中国军队的胜利表示高兴。
他认为中国军队将在反击美军的战斗中取得现代化战争的经验,成为一个装备精良、现代化且威力强大的军队。
两天后,苏联空军接到命令,要保护北朝鲜的中国志愿军后方。
斯大林还决定帮助中国志愿军实现装备的现代化,下令在1951年3月前完成其36个师的装备订货,并立即送去3000辆卡车。
我军前线部队将全部换装火力更强大的苏式武器,这36个师的苏式装备将取代粗陋的“万国牌”。
同时,3000辆卡车的加入,也将大大缓解志愿军的后勤压力。
这些改变将使我军在前线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让中国的声音更有力地响彻国际舞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