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全国公交业遭遇四千万亏损,关停潮蔓延,生存之路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25-08-24 08:59:54 点击次数:140

前言

白天负责揽客,晚上忙着运货。

最近一阵子,许多人都注意到,原本正常运行的公交车竟然一下子变成“货车”似的,一夜之间就变样了。有的公交线路不仅干着拉人的活,还开始帮忙送快递,真是搞得挺热闹。

这个时候,可能有不少网友会觉得奇怪,明明是公交车,怎么还要承担这么多任务呢?其实啊,这背后其实是因为公交公司正面临着停运或者倒闭的压力。

别觉得这不可能喔,就在河北保定之前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公交停运时间。打工人赶不上班,火车站等不到车,村民也进不了城。原本只需要十几分钟的公交车,竟然得等上一两个小时。

说实在的,近几年公交行业的情况早就不太乐观了,甚至有人一年亏损四千万呢,这也让不少城市的公交线路被迫停运,真是挺唏嘘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公交行业变得如此艰难呢?难不成我们每天搭乘的公交车真的要从城市里消失不见了?

公交车面临的困境

说起来,以前公交车几乎成了大多数人出门的主要方式,不光票价实惠,还能做到冬天温暖夏天凉快,真是深得大家喜爱。

尤其是在20世纪末交通还不太便利的那会儿,大家出门基本都得靠公共交通,乡镇的公交车几乎成了通往城市的唯一途径。

那会儿,公交车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和上班族混在一块,每到一站车门一开,就有人拼命挤进去,也有人急急忙忙地挤出去,偶尔因为抢座位还会闹得不可开交。

不过,现在的公交行业正碰上了寒冬,也没有以前的繁荣景象,反倒只剩下了逐渐式微的局面。

明明平时好好的公交车,怎么会突然停运呢?保定公交公司解释说啊,从2020年开始,公交客流明显减少,收入也就只够正常运营的不到三成,结果就出现了运营商的困难。

除了保定公交以外,像商丘、濮阳这些城市也都曾因为没钱维持运营,不得不暂停服务。

从2015年起,城市公交的乘客数就一路走低,平均每年下降大约2.8%,而在疫情那阵儿,公交车上的人更是直线锐减。

这就让公交车不仅赚不到钱,反而年年亏本,越陷越深。

要说为什么搭公交的人少了,原因嘛,除了网约车、地铁线、共享单车和私家车的发展迅猛之外,公交车自己也有不少毛病,比如速度太慢,让人觉得没啥吸引力。

想必很多人在座公交的时候,都会瞥见窗外的电动车飞快地从身边跑过,急得都想自己下去推推公交车。不过,十年前,公交车的速度可是比现在快多了哩。

不过,车辆跑得太快也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交通事故频发,乘坐感觉也不太舒服。经过深思熟虑后,全国的公交公司开始整顿运营秩序,制定了一些新规,比如限制速度、让行斑马线之类的规定。

公交车开得慢了,但咱们的生活节奏反而变得越来越快,结果很多人也就选择了其他交通方式,把公交车当成了次优方案,导致公交公司不但难获利,反而还连续亏损不断。

就拿北京来说吧,2020年,北京市公交公司在购车、运营、维护等方面花了186亿元,可是收入方面其实并不太理想。

在公交公司里,钱主要靠售票和广告来赚。2020年,北京的公交总客运量达到20.6亿人次,其中不少是免费的老年人乘客。

所以说,靠那点点的票款根本扛不起那么大的开支,即使广告收入加上去,公交公司也难以收支平衡。

2024年的数据显示,国内公交单位的里程成本是5.7元,而票款收入只有3.2元每公里,出现了倒挂的情况。整体运营总成本超过了2000亿元,这种局面下,公交企业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公交车即使亏钱仍在跑,这完全靠大笔的政府补贴支撑,可就是摆脱不了连续亏损的窘境。

为了多赚点钱,不少地方的公交公司就开始试着搞“主业加辅业”这么个模式,想找到能一直走下去的办法。

求生之路

上海浦东100路贯穿前滩太古里、陆家嘴商圈等8个大型商业区,日均载客人数提高了37%。厦门B2路则采取“火车站—商圈—景区”三级接驳方式,游客转化率达到62%。

另外一说,把公交车换成主题巴士之后,广告的租金涨了最多达到300%(就像上海申花主题巴士那样),青岛环太平山线还推出了“搭公交享商户折扣”项目,带动附近商圈的营业额增加了19%。

全国好多地方不光有“网红”线路的公交车,还出现了把公交车当作“婚车”的实例。

到2025年,湖北枣阳市区的街头,两辆新能源公交车缓慢驶过,车身上贴着大大的“囍”字,挂满了彩色气球,场面挺喜庆。

车内,胡先生和李女士与亲朋好友笑声不断,氛围十分热闹。这两辆“公交婚车”引来了不少路人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大家目送着车队慢慢前行,纷纷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新郎新娘说,跟那些铺张排场比起来,他们觉得婚礼最重要的还是亲情和爱情的传递。

公交婚车座位宽敞,亲戚朋友都能一块儿坐,沿路经过的都是熟悉的街景,这份大家一起见证的温馨感,是豪华车队办不到的体验。

除了拉客之外,南京公交还搞起了“快递+公交”这样的新玩法。

白天公交车正常拉客,到了晚上就用那些空闲的车辆和线路,把部分线路变成“快递车”。这线路覆盖60个站点,原本第二天才能到的货,晚上就能送到手了。

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在郑州、武汉等城市推广开来,未来打算把公交场站改建成分拣中心,进一步推进“交通+物流”深度结合。

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公交车这些年都一直在亏本,还靠国家补贴才能坚持,干脆把它们一票否决算了,难道不是更省事吗?

在中国,公交车一直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它更像是为中低收入群体、普通老百姓、老年人设置的一种出行保障,体现出一种公平出行的良心。

即使随着时代不断推进,私家车和网约车逐渐普及,出行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了,但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一两块钱的公交车依然是他们主要的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