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总爱用“安全威胁”这张老牌来打压别人家的好生意?明明是商业竞争,却总演变成一场霸权游戏,让人看完直呼不公平。
记得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火得一塌糊涂,那时候日本公司几乎主导了全球市场,美国一看不乐意了。1980年代后期,美国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发起301调查,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还强迫日本签订协定,限制出口数量。结果呢?日本企业损失惨重,市场份额从巅峰跌落,美国本土公司趁机抢回地盘。这事儿让我想,商业本该是公平赛场,可美国一出手,就像是用规则给自己开挂,搞得全球产业链都乱套。
转眼看今时今日,TikTok这事儿又来了。202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说要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控制,结果就盯上了这家短视频巨头。字节跳动被要求9个月内卖掉TikTok美国业务,要不然就封杀。用户数据、算法全得交出来,这让我纳闷:平台在美国有1.7亿活跃用户(,为什么不早早封禁,非得等到它风生水起才动手?在我看来,这不光是商业打压,更像是一种焦虑下的强买强卖。
再来说说华为,那可是2019年美国大肆炒作的“安全风险”。从禁止使用华为5G设备,到动员盟友一起封杀,美国的理由总是老一套:怕数据泄露威胁国家安全。但事实是,华为的技术实力让美国公司感到压力,5G领域落后了,就用行政命令来扼杀竞争对手。国际上不少专家都指出,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法国学者就曾批评类似案例,说美国司法系统常常被当作经济工具。
你知道吗,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够狠。2018年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3700亿美元的商品,平均税率从3%飙升到19%以上。结果呢?美国消费者遭殃,2022年物价指数创40年新高,商务部报告承认,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明明说要保护就业,实际却让老百姓多掏腰包,这让我觉得,美国的贸易战打着保护旗号,骨子里是自伤八百。
聊聊补贴吧,美国财政部老爱指责中国企业靠政府补贴不公平竞争,可自己呢?2022年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下527亿美元给半导体行业。国际专家认为,这同样是补贴形式,却被美方美化成“创新促进”。我个人觉得,这种双标太明显了,贸易本该互惠互利,可一有竞争就拉偏架,难免让人心寒。
别忘了美元霸权那套把戏。全球贸易结算近90%涉及美元,美国动不动就用金融制裁,把不听话的国家踢出SWIFT系统。伊朗、俄罗斯都吃过亏,油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来,只能转用本币结算。这让我感慨,美元看似便利,实际是把柄,能随时用来施压。公平贸易应该是基于规则的,可美国一用这招,就把游戏规则改成自家院子里的。
还有阿尔斯通那段往事,2004年,这家法国能源巨头被美国司法部调查,高管被抓,公司被迫低价卖给通用电气。法国学者后来分析,这纯属美国用法律当武器,干涉他国企业。类似地,2010年前后,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调查法国阿尔卡特-朗讯的电信业务,硬说设备有隐患,尽管公司多次澄清,美国还是施压,影响了其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这类事件让我想,商业竞争本该靠实力,可美国总爱用“安全”借口来抢生意,搞得人人自危。
再看德国西门子,2013-2014年,美国以违反出口管制为名调查其能源业务,要求提供敏感数据。西门子本是技术大牛,却被迫花大把精力应对,业务在美国受阻。这让我觉得,美国的贸易霸凌不分敌我,连盟友都下手,简直是全球经济的定时炸弹。
2017年,加拿大庞巴迪的客机业务也中招。波音公司告状,说庞巴迪有补贴,美国商务部就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庞巴迪订单几乎作废,最后不得不卖给空客。这事儿让我直摇头,市场竞争本该开放,可美国一插手,就成了一场强制交易。
最后,去年TikTok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CEO周受资被追问五个小时,议员们反复问数据是否传回中国,尽管TikTok早就说数据存放在美国服务器上。专家观点认为,这种审讯式听证更像 predetermined 表演,目的是制造舆论压力。我的看法是,美国的这些举动,表面上是防风险,实际是维护自身主导权,但贸易战最终伤及各方,消费者和企业都得买单。这么搞下去,全球供应链会更乱。希望各方都能坐下来,谈谈公平规则,别让贸易变成战场。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和可靠数据撰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涉及对任何人物或机构的恶意诋毁或曲解,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