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近期在航空母舰领域遭遇了重大挑战,这艘名为“库兹涅佐夫”号的航母,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中,频繁遭遇维修难题,其高昂的维护成本以及严峻的适航问题,已使其成为俄罗斯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该舰的维修进程极其缓慢,屡次因意外事件而中断,投入的资金也远超预期,但成效甚微。经过八年多的维修,根据可靠消息,这艘服役已近四十年的航母,最终在2025年夏季被宣告退役,标志着俄罗斯海军彻底告别了自行操作航空母舰的时代,并且短期内(至少15年)不太可能再拥有新的航母力量。
苏联时代,俄罗斯在发展航母技术上曾一度领先,并建造了一系列如“基辅”号、“明斯克”号等大型载机舰艇。1990年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具备携带苏-33、米格-29K等先进舰载机的能力,是当时北方舰队重要的战略力量。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的船厂技术和资源大幅缩减,仅剩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被迫移至摩尔曼斯克勉强维持。
从1991年至2015年的24年间,“库兹涅佐夫”号仅执行了六次远洋任务,且每次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机械故障。2016年,其前往叙利亚执行任务期间,暴露出了设备老化的严峻问题,包括飞机起降事故和消防系统不足。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俄罗斯海军的国际形象,也暴露了舰载机起降的不稳定性。
2017年启动的维修工程,在摩尔曼斯克的第35船厂展开。由于使用的浮动船坞并非专为航母设计,给维修工作增加了不确定性。有限的预算,加之西方制裁导致的零件短缺,以及2018年发生的浮动船坞沉没事故,2019年的火灾事故,都给维修进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2020年以后,疫情与冲突进一步阻碍了进度,维修费用超支,最终导致项目在2023年几乎停滞。
2025年夏天,“库兹涅佐夫”号的退役决定正式执行。俄罗斯媒体报道,其改造工程已被搁置,海军高层倾向于将其拆解。船厂负责人指出,继续维修的经济效益低下,不如变卖回笼资金。俄海军随后关闭了其航空联队。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俄罗斯海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失去航母力量,其远洋投送能力将大幅受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将其余航母悉数拆解或出售。其中“基辅”号成为泰国海上主题公园,“明斯克”号在中国作为展览舰。如今,俄海军整体舰艇数量(200多艘)明显少于中国,且水面舰艇主力薄弱,航空母舰的缺失对其整体海战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俄罗斯海军当前的角色侧重于本土防御和北极地区安全。
虽然其渴望建立“蓝水海军”,但资金与技术瓶颈制约显著。国家年度预算不断压缩,虽在2025年有所增长,但重心偏向核潜艇和导弹。造船业方面,缺乏大型航母建造所需的设施和技术,只能依靠浮动船坞,风险与成本并存。西方制裁也使其在关键原材料和技术引进上受阻。因此,海军舰队老化现象严重,超过半数的舰艇服役已超25年,维修费用占据了大量预算。
据俄海军前司令阿瓦基扬茨称,“库兹涅佐夫”号这类舰艇已不适应当前的海战模式,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他建议转而发展潜艇和无人艇。国内一些声音也认为,丧失航母力量会让俄罗斯的海军强国地位受损。经济分析认为,维护现有航母耗资巨大,不如将其拆解,收益用于新一代护卫舰的建设,这更具经济效益。这些讨论,都凸显了俄罗斯军工在技术、资金及战略重点上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2023年初,俄罗斯议员谢尔盖·卡根诺夫提出了一个设想:考虑从中国手中回购“辽宁舰”。“辽宁舰”曾是苏联建造的“瓦良格”号,由中国在1998年购得后,于2012年在中国海军服役,其现代化的雷达系统和歼-15舰载机,都比“库兹涅佐夫”号更为先进。卡根诺夫认为,购买“辽宁舰”比修复“库兹涅佐夫”号更为经济高效。
卡根诺夫的提议在俄罗斯引发热议。有人赞成,认为可以迅速增强海军实力;但质疑者也指出,巨额购置费和中国是否出售是关键问题。随后,出现了更具争议的“以岛换舰”的设想,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控制下的北方四岛。这些岛屿(俄称南千岛群岛)紧邻日本北海道,战略位置重要。二战后,苏联控制了这些岛屿,日本至今仍在争取其主权。
北方四岛对俄罗斯而言,不仅是抵御外部势力进入其战略空域“鄂霍次克海”的盾牌,更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所在地,蕴藏着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尤其是铼金属。失去这些岛屿,将严重削弱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防御能力,并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打击。而日本一直坚持收回这些岛屿,以此作为两国签署和平条约的先决条件。
将“辽宁舰”从中国手中购回,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作为军事大国,正致力于海军现代化,“辽宁舰”在中国海军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航母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至今仍发挥着训练和支援任务。即便在2025年,中国已拥有“山东舰”并正在建造排水量更大的“福建舰”,也不可能出售“辽宁舰”。
中国军事合作注重自主研发与维护,通常不涉及核心战略装备的对外转让,更不用说在中国日益强大的海权战略下,其出口“辽宁舰”将直接与其自身战略利益相悖,且会引发复杂的地区政治反应,尤其在中国周边与日俱增的敏感地缘环境中。俄海军目前的转型,侧重于潜艇力量和无人作战系统。
以“亚森-M”级攻击核潜艇为例,它展示了俄罗斯在特定领域的继续发展。但是,一个不具备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目标,显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俄罗斯或需通过其他合作途径,或是着力于国内造船能力的提升,来弥补在这一关键能力上的缺失。长远来看,失去航母这一战略象征,也使其在国际海军领域的话语权有所削弱,寻求新途径来巩固其全球海权国家的地位,是俄罗斯海军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