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还盘旋着预警机呢,亮蓝的圆点突然一闪,紧跟着消失了。雷达没叫,预警机没有逃,护航的战机全都慢半拍。到底谁先动的手?谜底,其实早就在长春航展的一个视频里晃眼地放出来了。
这回,场面不一般。主角是一架歼-20S,还是罕见的双座款。它鸭子似的带着几架单座歼-20,还有一大票隐身无人机,悄悄沿着难以追踪的航线,扎进了厉害的防空网心脏。打头阵的是叫“暗箭”的无人机,个头不大,跟削尖的刀刃似的,雷达瞅着干脆视而不见。在队伍最前面,它穿到防线缝隙里,一下把对面那架EMB-145预警机给钉死了。
接下来节奏突然紧张。暗箭稳稳定位,瞄准坐标没有飘,回传数据压根没乱飞,而是直接越过中继卫星,扔给后头的歼-20S。几秒钟场面拼好,目标航线、飞行高度、速度一个不落,统统一键锁死。歼-20S老练得很,没必要亲自爆发,反而让离得合适的另一架歼-20抬手发射PL-15空空导弹。这时候暗箭还默默跟着目标,随时修正弹道。直到导弹冲上去,目标灰飞烟灭。整个流程,砍瓜切菜,干干净净。
不过大家的目光都被一个细节吸走了。为啥双座?这次可不是带学员溜溜,也不是让副驾驶捣鼓对地炸弹。而是把后座给彻底升级,变成空中神经中枢。有个专人飞行,另一个人忙着联网、调度,手里就抓着一团无人机、长距离感应和电子战装备。人与无人组合,盘成了分布式神经网大家各管一摊,关键时刻又能合力补位。
说到这场演示,尖锐点就浮出来了。现代空战真要命,重点都搞在信息流和大脑上。预警机就是空中指挥台,大屏分析、派活一条龙。只要它晃着,不管谁开火,大家眼前都会开一片大地图。但贴着防空网络杀进来的有人机+隐身无人机组合,专挑预警机下嘴。一旦咬死,指挥链断了,大家鸡飞狗跳,导弹满天乱钻,电磁环境也全搭进去,整个空战节奏直接塌方。
长春这波还透了个大消息。官方一锤定音,双座隐身机不是摆设,中国在全球第一个把双座隐身战机带着作战系统推到公众前。显摆不全是目的,更是宣告咱能把隐身、联网、指挥、火力全系合一,再往前迈大步。
美军那边也拿这套对照。人家这两年捣鼓“忠诚僚机”,玩法多是造点便宜货,能丢能补,大部分用来顶雷、当诱饵、探路。中国路子更宽,既帮主机,还有可独当一面的无人空优装备。用大白话说,不只伸长了触角,还让触角能咬人。真想干仗,无人机单飞没问题,有人机则变身调度中心。这其实是两条路,都奔着智能群体火力,关键谁对分工更极致。
镜头一甩,亚太局势立马紧起来。各路开源信息分析,说歼-20大概有三百架,确切数还没人拍板。配上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算力递增,自动化也熟练得很。老办法比单架性能,早已落伍。有点像从比肌肉块儿,突然比脑神经元密集度。
再瞅瞅印度,压力挂脸上。阵风、光辉MK2上数量能好看些,可体系不足是铁板钉钉。缺隐身,没无人协同,数条预警链不牢,单靠人多就怕跟不上对面的节奏。有观点揣测,要是真火线升级,中方优先点名对面的6架预警机。但技术美好,现实麻烦,前头有技术突破,后头还得拼谍报、伪装、电子战、时机。大话谁都会说,真枪实弹还得掂量。可明摆着,预警机的压力正在加倍。
这回还有个意味深长的外溢。战斗理念没锁门。歼-35和隐身僚机配对都摆到全球市场上了。对不想一辈子只用二手货的小国,直接一站式买新体系。外头看着像卖装备,骨子里卖的是思路,是一整套指挥法。有体系就有门槛,谁先成气候,谁空中话语权就大。
账还得会算。美方推可损耗无人机不是随便说的,便宜,能磨。中国则在一部分无人平台上疯狂堆料,单兵能力爆棚,配套自然也复杂得多。两种风格,各抒己见,成败还得看谁工业硬、供应链稳、谁敢创新。亚太几年的演训下来,体系谁更流畅,才见分晓。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昨儿菜场黄瓜涨到五块八一斤。一样是卖货,套路差着天。咱们空中这局,到底是要铺摊子冲数量,还是练小灶要质量?要我说,还得看大腿粗不粗,脑筋转得快不快。您说,明天打起来,这一套组合拳,到底砸到谁身上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