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停产引爆的ST炸弹,炸碎了未名医药最后一块遮羞布。
7月4日深夜,未名医药突然公告:核心子公司天津未名整改失败,三个月内无法恢复生产。
根据规则,公司股票7月8日将变身“ST未名”,4万股东被迫锁死在暴跌倒计时中。
这场灾难早有预兆。4月22日,天津药监局一纸停产令直指天津未名生产车间。
检查发现其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规范,流水线瞬间冻结。
当时公司还信誓旦旦承诺“三个月内解决问题”,如今只剩一地鸡毛。
一支喷雾剂的致命缺陷
天津未名生产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曾是市场明星,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
它头顶光环,29个省集采中标品种,撑起未名医药六成营收。
今年3月,上海市药监局的抽检报告撕开真相:生物学活性不符合规定。简单说,这药根本达不到治病效果。
多米诺骨牌顷刻倒塌。上海、浙江、内蒙古等地火速发文,全面封杀这款问题喷雾剂。
4月25日,29省集采联盟直接取消其中标资格,这意味着北方市场彻底关门。
公司紧急召回全部库存,一次性冲减2300万营收,更大的雷还在后面。
天津市药监局突袭检查车间,发现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条漏洞。
GMP证书被暂停,生产线贴上了封条。
未名医药的“现金奶牛”瞬间断奶,整改小组折腾三个月后承认:复产无望。
三年亏掉5个亿
翻看未名医药的账本,连续三年亏损触目惊心。2022年亏1469万,2023年巨亏3.32亿,2024年再亏1.37亿。
今年一季度更惨:营收腰斩57%,净亏3685万,现金流暴跌至-5861万。
天津未名停产直接抽干了公司血液。
这家子公司去年贡献2.17亿营收,占母公司总收入的60%,停产令一下,营收断崖式崩塌。
公司毛利率高达79%,三费占比飙升到188%,卖得越贵,亏得越狠。
投资者发现,未名医药九年没分过红,却顶着70亿市值。
一季度营收仅3533万,市值竟超70亿,泡沫一戳就破。
股价从2015年高点71.85元跌到今年4月5.69元,90%市值蒸发,ST无疑雪上加霜。
从实验室到监狱的荒诞剧
未名医药的混乱早非秘密。2024年8月,证监会开出310万罚单,揭穿公司连续财务造假:隐瞒关联交易、藏匿对外担保。
时任董事长潘爱华被重罚240万,禁止进入证券市场十年。
潘爱华的堕落堪称商界黑色幽默。这位北大博士出身的高材生,2022年秘密运作厦门未名股权交易,企图掏空核心资产。
事情败露后,2024年因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判13年。
他给公司留下一地烂摊子:研发团队6年裁员一半,2024年研发投入仅2537万,同比暴跌58%。
管理层内斗直接摧毁了生产根基。
质检体系形同虚设,导致集采药品药效不达标;冷链管理漏洞百出,活性成分运输途中失效。
当监管铁拳砸下时,公司连补救的能力都已丧失。
从躺赚到踩雷的绝望
未名医药的股东户数在今年一季度末增至3.8万户,多数散户以为抄底时机已到。
7月3日公司股价诡异涨停,三天涨幅超20%,庄家借利好出货痕迹明显。
公告ST前夜,4万投资者浑然不知自己站在悬崖边。
7月8日复牌后,“ST未名”的涨跌幅将被压缩到5%,流动性几近冻结。
重仓者面临血本无归:一季度末第十大股东陈豪刚买入241万股,转眼浮亏30%。
更有股民哀叹:“三年亏损没割肉,等来的是ST镣铐”。
#图文打卡计划#科兴分红难填巨坑
未名医药手中还有一张底牌,持有疫苗企业北京科兴26.91%股权。
2024年科兴分红2.15亿,今年再分1.35亿,这笔钱只够缓解现金流,无法计入报表利润。
另一子公司厦门未名手握明星产品“恩经复”,这是全球首支神经生长因子药。
该产品近年受集采冲击,营收占比已跌至38%,独木难支。
公司其他业务如医药中间体、CRO/CDMO规模微弱,根本扛不起大梁。
天津未名的复产之路布满荆棘。
即使未来通过药监局验收,产品还需重新送检,29省集采市场准入资格已被永久剥夺。
失去半壁江山的未名医药,品牌公信力早已归零。
7月7日停牌日,未名医药的股吧死寂如坟场。
4万股东守着无法卖出的股票,眼睁睁看着ST倒计时归零。
天津未名的车间仍贴着封条,整改报告散落满地,那里曾生产年销2亿的“神药”,如今只剩生锈的反应罐和未寄出的质检单。
证监会处罚书第17页记载着潘爱华的签字,墨迹下方压着“十年禁入”的红章。
他或许想不到,自己埋的雷,最终在2025年夏天炸毁了整家公司。
交易所ST公告的末尾,4万个股东账户代码被整齐录入系统,等待周一开盘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