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起源于香港的银行,经过在中国市场拼搏了超过150年,曾经风光无限,谁知道偏偏因为孟晚舟那出事,搞得自己一塌糊涂。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呢?这老牌银行还能坚持走多远的路?
托马斯·萨瑟兰,于1834年出身苏格兰阿伯丁,年轻时就在航运公司做事。到了1852年,他加入了半岛与东方轮船公司,不久就被派到香港。当时那地方贸易相当兴旺,他发现本地在金融方面缺少可靠的服务,于是联系了几个投资者,1865年3月创立了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还担任了第一任董事长。银行一成立就把目标定在支撑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很快在上海也设立了分行,网络逐渐扩展到整个远东地区。
萨瑟兰推行银行向清政府提供贷款,换取了关税和盐税的管理权,这让他家族开的银行在亚洲站稳了脚跟。1874年,他还发行了中国首笔公共债券,在福州等地帮政府筹集资金。靠着这些操作,银行逐渐成为远东地区的第一把手。不光是管银行,萨瑟兰还曾担任香港立法局议员,积极推动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到1880年,他退休回到英国,1891年被封为骑士,1897年进入议会,成为绿诺克选区的议员。
1922年元旦,他在伦敦去世,享年87岁。他的事迹都记在公司档案里,照片上他穿着正装,显得挺严肃的。银行后来改名为汇丰,萨瑟兰的手段让它从一家小机构变成了全球巨头,早期那些贷款和托管权可是关键。接他的那些人继续努力,银行在两次大战中把资产转移到伦敦,也熬过来了。1949年以后,汇丰调整了策略,利用改革开放重新进入内地,分支机构开了不少。萨瑟兰曾有航运背景,这让银行专注于贸易融资,发行纸币之类的事也做得不错。
上海外滩那座银行大楼建成后,成了地标似的存在。萨瑟兰家族的后人也搞起了商业,他的回忆录里提到了不少在亚洲的经历。公司历史上,他被视为奠基人,特别强调了从航运业向金融业转型的过程。银行早期的广告主要是招攬存款,手法基本沿用了传统钱庄的模式,但规模明显大得多。
萨瑟兰鼓励员工学习会计,贷款业务涵盖铁路和市政工程。他的决策让银行掌控了盐税收入,资金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退休以后,他还管理过一些其他公司,对行业影响挺深远。汇丰的全球网络,靠他的亚洲基础打下的根基,分行负责国际汇款也少不了他的功劳。萨瑟兰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从维多利亚时代到现代金融的转变。
汇丰银行自1865年起就一直在中国市场扎根,整整超过150年了。到了19世纪末,清政府作战失败,缺银缺钱,汇丰就伸出援手借款,还换取关税托管,逐步掌控了盐税。进入20世纪,上海分行忙着跑腿做国际汇款业务。到改革开放以后,内地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主要打理外资的相关事务。2013年8月,华为的高管孟晚舟与汇丰代表会面,递交了一份幻灯片,介绍华为的国际业务。没想到后来,汇丰把这些材料歪曲成了欺诈证据。到2018年,美国施压,汇丰配合提供资料,躲避自己洗钱调查,搞得挺不正常的。
在12月1日那天,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了。汇丰的高层决定多存点资料,想换个豁免。这步操作其实也跟银行自己以前违规不少有关。早在2012年12月,美国就对汇丰罚了19亿美元,原因是帮墨西哥毒贩洗钱,还让660亿美元的违规交易通过了美国的金融系统。
在2014年11月,汇丰因为操控外汇被罚了2.75亿美元,另外还受到英国罚款2.16亿英镑。面对中美之间的摩擦,汇丰偏向一方,捏造证据称孟晚舟误导银行,同时违反了制裁规定。孟晚舟的幻灯片也被篡改,然后上报给了美国。
在被逮捕之前,汇丰曾寄出一份报告。孟晚舟被捕之后,华为出来发表声明。汇丰香港分行依然按部就班地营业,为了避免引起媒体关注。关于外汇丑闻的事情,有交易员在幕后协调汇率,监管部门查到了一些录音。罚款之后,汇丰开始对相关部门进行重组。现在,亚洲区的业务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主要签订贷款合同。
孟晚舟案的证据包括邮件和记录,从档案里一一翻出。2018年逮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汇丰的一位发言人也回避了相关问题。孟晚舟在法庭出庭时,对证据进行了反驳。2019年的听证会中,部分文件曝光了内部沟通内容,而律师也指出其中存在矛盾。汇丰的历史,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从早期就通过贷款支持其出口业务。
20世纪初,开始发行纸币。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逐步进入内地市场,还在北京开了个账户。2013年那次见面的一些细节也被曝了出来。美国控告孟晚舟涉嫌欺诈,跟伊朗的业务有关,汇丰也涉入了美元清算交易。2014年被罚款之后,相关事项都在处理当中。孟晚舟被逮捕的事儿引发了外交风波,加拿大方面则在处理各种文件。汇丰内部也准备了回应措施。银行内部职员会监控市场动态。汇丰在远东的地位,主要是依靠中国,用来控制税收收入。
2018年事件,求提供PPT副本。汇丰的丑闻包含2012年的罚款事项,涉及时的转账处理。操控汇率对涉案,通过输入订单实现,罚款也已寄出。孟晚舟案中的证据链,主要依靠汇丰的资料,法庭上也有表现。律师对此提出反驳。近年来,汇丰客户数量有所下降。2013年那次会面,菜单上列明了茶点。汇丰的全球网络主要依托亚洲地区,在东京进行资金协调。
孟晚舟的保释听证由法官做出决定。关于汇丰提供的证据遭到质疑,律师也提出了反驳。银行贷款和遗产相关的问题逐渐淡去,新招的员工开始学习合规知识。关于孟晚舟案的相关文件逐步对外公开。汇丰为了扭转负面形象,开始进行广告宣传。罚款通知会之后,官方宣布接受处罚。
孟晚舟案审理不断推进,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允许引渡程序继续,律师随即提出上诉。关于汇丰提供的证据,曾多次被质疑,律师也采取回避策略作证。到了2020年7月23日,法院披露了汇丰涉嫌陷害的相关细节。2021年3月1日,正义部门加快了案件推进速度,团队提交了新证据。6月29日,一份邮件曝光,内容涉及案件相关的编辑讨论。孟晚舟通过视频出席了听证会。8月10日,听证正式结束,裁决预计在10月21日作出。9月24日,美国与孟晚舟达成协议,她返回中国。汇丰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中国企业也选择暂停合作。2020年,汇丰失去了在中国的债券承销资格,转而转移项目。曾经的外汇丑闻让罚款不断增加,处罚也未能停止。
2021年12月17日,英国罚了6390万英镑,原因是反洗钱系统不够健全,从2010年到2018年期间监控出了不少问题。到了2024年,汇丰开始缩减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把客户转移到本地。四大行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企业被支付宝等挤压得很厉害。汇丰的市值也跟着下滑,高管们都承认在亚洲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再到2025年7月30日,有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损失已经达到了21亿美元的减值。2025年5月30日,马来西亚对汇丰罚了69万美元,原因是客户筛查违规,没做好合规工作。
2025年8月26日,香港没收了420万港币作为罚款,原因是披露信息不及时或有误。而瑞士的私人银行被查出牵涉洗钱,调查中还扣押了电脑设备。回到2024年2月,有加拿大方面报告称存在虚假收入贷款,涉及中国的借款人。孟晚舟回国后,华为依然在持续运营。汇丰的香港大楼也在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状态。
到2025年,利润有所下降,中国方面的减值也比较多。伦敦那边在加强监控,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新的违规情况。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开始缩减规模,亚洲地区也出现了裁员的现象。自2021年达成协议以来,孟晚舟没有受到新的指控。
汇丰上海建筑保存工作正在进行中,剩余的业务也在逐步处理,转账的对手方都在安排中。到2025年,法国和瑞士都加入了调查行列,开始审问证人以了解案情。相关罚款也已支付,案件最终结束,这也带来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和外交上的交换。汇丰远东的实力变得较弱,本土银行逐渐崛起。2024年9月,公司宣布退出部分中国业务,股东大会上也对策略进行了说明。汇丰的档案资料也经过了更新维护。
到了2025年,市场上遇到不少难题,房产出现减值风险。银行之前遗留的问题开始慢慢淡化,培训合规也在持续推进。孟晚舟案的相关卷宗被查阅,汇丰的全球布局进行了调整,欧洲那边也在吸引资金。孟晚舟还参加了会议,香港总部的保安也在巡逻。2025年,市值受到打压,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也有所调节。案子最终尘埃落定,显示出银行的势头在减弱,本地的工具变得更受欢迎,客户更倾向于用二维码支付。
2025年上半年,利润前税达到189亿美元,增长了5%,不过中国那块亏损挺大的。净息差缩了5个基点,降到1.57%。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一下子跌了29%,只有63.3亿美元。中国银行在募资时股份被稀释,亏了11亿美元,重组花了18亿美元。
2024年,把加拿大业务卖了,赚了48亿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只有95亿美元,缩水了32%。净利息收入减少了31亿美元。财报里说,中国大陆的利润是32亿美元。到2025年中期,表现挺稳定的,但中位数的回报率还是需要关注。
在过去的150多年里,汇丰一直依赖中国市场,可一次被陷害就让它吃了大亏。如今,业务逐渐收缩,罚款也接连不断,情况变得不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