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的终极梦想,正从实验室加速照进现实。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震撼全球能源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世界宣布,中国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置)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2027年竣工,并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将极有可能率先攻克“人类终极能源”技术的圣杯,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这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迈向无限清洁能源时代的第一个坚实脚印。
一旦成功,我们将拥有一个几乎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能源:原料来自海水,清洁无碳,能量密度远超现有任何能源。这不仅是科学实验的成功,更是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工业革命和投资革命的序曲。
为什么现在必须重视“可控核聚变”的投资逻辑?
很多人觉得核聚变遥不可及,但投资看的正是未来。当前布局核聚变产业链,正当时!
第一,从“0到1”的质变临界点已至。
2027年实现发电,将彻底证明可控核聚变的工程可行性。这将极大提振全球资本信心,引爆一场“能源淘金热”,产业链估值将迎来重估。
第二,巨大的想象空间与确定性。
聚变能源的市场是百万亿级别的。它有望替代所有化石能源和现有核能,其产业链之长、覆盖面之广,不亚于任何一次科技革命。而在这个过程中,最确定受益的,就是那些为“淘金者”提供“铲子和牛仔裤”的上游核心材料和部件供应商。
第三,国家战略全力推动。
中国将可控核聚变视为抢占未来能源制高点的核心国家战略。无论是参与国际ITER项目,还是自主建设EAST、CFETR,都显示了国家的巨大决心和投入,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研发支持。
第四,技术外溢,双重增长。
即使聚变商业化仍需时间,但研发过程中突破的高温超导、特种材料、精密制造等技术,已能在医疗、军工、科研、电力等高端领域率先商用,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现金流和增长动力。
A股可控核聚变核心上市公司名单梳理
在聚变梦想实现前,提供核心材料和关键子系统的公司,将是最早、最确定享受红利的“卖铲人”。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梳理了一份真正切入可控核聚变核心产业链的“核心名单”,它们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材料端,是未来5-10倍潜力的摇篮,一起来看看吧!
一、超导材料与磁体系统
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需求最确定的环节。没有强大的磁场,就无法约束上亿度的等离子体。
西部超导:国内低温超导材料龙头,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中国主要超导导体供应商。公司生产的NbTi和Nb₃Sn超导线材已批量应用于ITER及其他大型科学工程,技术壁垒极高,是先行的业绩兑现者。
永鼎股份:专注于高温超导带材的研发和应用。高温超导是下一代紧凑型聚变装置的关键,潜力巨大。布局前沿技术,虽然目前收入占比不大,但其技术在聚变、电力、磁悬浮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具备高成长弹性。
二、关键结构与功能材料
这些材料直接面对等离子体,承受着极端的辐照和热负荷,是决定装置寿命的关键“耗材”。
宝钛股份: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商。钛合金因其高强度、耐腐蚀和低活化特性,是聚变装置真空室、管道等结构件的重要候选材料。材料领域的“国家队”,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储备深厚。
中钨高新/厦门钨业:金属钨是目前公认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和“偏滤器”首选材料,熔点极高,抗辐照性能好。聚变装置的持续运行需要大量钨基部件,作为耗材,需求明确且持续。
三、核心子系统与设备
国光电气:公司生产的偏滤器、第一壁等部件是托卡马克的核心部件,已应用于中国环流器三号(HL-3) 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是A股中为数不多的、直接供应聚变装置核心内部件的上市公司。
合锻智能:公司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取得突破,已获得BEST项目2.1亿元订单,包含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重力支撑,并参与BEST包层、偏滤器的预研。
安泰科技: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具备核聚变钨铜偏滤器生产能力的公司,具备从原材料到部件交付的全套技术,特别是在钨铜复合材料制备、异种材料焊接、高精度检测等方面积累了较高的技术优势。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