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荆门九旬老兵的烽火记忆

发布日期:2025-08-26 17:54:47 点击次数:123

口述者:魏中成,1932年10月生,现年93岁,袁台村袁家台人,亲历袁台大捷,持有换复字第03778号复员军人证明书。

钟祥市客店镇袁台村,是抗战时期鄂中大洪山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峪口。1939年春,应城抗日游击总队第四支队与国民党军731团在此联合作战,彻底粉碎了日军进犯随枣、襄樊的图谋。那年我七岁,家住袁家台的鞍背街,这场仗的细节,我记了一辈子。

客店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月底,731团进驻村里时,灰布军装的身影挤满了街巷。刘景素团长总爱在街头老槐树下转悠,望着周围的山念:“仰望山顶头掉帽,俯视山脚身弯腰……”后来才知是他观地形后的诗句。士兵们忙着在四周挖工事,挨家挨户劝我们往深山躲,说要“坚壁清野”,让鬼子来了啥也捞不着。村里的温家福叔是中共地下党员,被调到团部当差,天天穿便衣出去,回来就跟团长低声交谈,我们都知道他在办要紧事。

五月初,来了两位穿长衫的先生,听大人们说叫杨学诚和陶铸,总跟刘团长在屋里议事。有回我去送柴火,听见杨先生说:“鬼子要打过来了,得把队伍攥在手里。” 没过几天,就见二营的林营长跟着团长在老槐树下举手宣誓,后来才明白那是入党仪式。

五月下旬的那天,天刚蒙蒙亮,我正蹲在彭家河岸边摸鱼,突然听见村里“砰砰”枪响。跑回村口一看,日军像疯狗似地闯进了联络站。罗通他们三个战士守在里头,枪声密得像爆豆子。等枪声停了,我悄悄凑过去,看见罗通他们趴在地上,浑身是血,周围倒着四十多个日军,有的刺刀还插在墙上——后来才知道,他们拼光了弹药,是跟日军肉搏牺牲的。

中午的仗更吓人。日军偷偷摸去西北边的重机枪阵地,把机枪抢走了。刘团长站在高岗上看得真切,气得把上衣一脱,举着手枪喊:“跟我冲!”上百个士兵嗷嗷叫着扑上去,刺刀相撞的叮当声、厮杀声震得山都在颤。我躲在石头后头瞅着,看见刘团长一枪崩了个戴钢盔的日军,亲手把机枪夺了回来。

刘团长举着手枪大喊:“跟我冲!”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编辑 李格格

金银垭那边打得最狠。胡勋和曹生才两个排长带着人守在那儿,日军像蚂蚁似地往上爬。我的父亲魏朝考当时给国军部队送水,回来跟我说,胡排长腿被打穿了,还拄着枪指挥;曹排长抱着炸药包滚进了鬼子堆里,“轰隆”一声就没了动静。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时,西边突然响起枪声。后来才知是应抗四支队的张文津支队长和谢威政委带着人从扁寨杀过来了。日军前后受敌,慌得往山沟里钻,好多直接摔下了陡崖。那天彭家河的水都红了,沟里渠边全是日军的尸体,大人们数了数,说有八百多。

仗打完没几天,731团往赵泉河撤了,说是要跟四支队会师。我跟着跑了老远,看见陶铸同志握着刘团长的手说:“你们打得不错!”刘团长红着眼圈说:“在日本鬼子面前,我们决不当软骨头!”

后来我在1951年参加了解放军,在青岛海军某部枪炮靶岛站服役到1956年。可这辈子,我总忘不了袁台村那场抗击倭寇的仗。如今袁家台盖起了新房子,鞍背街上跑着小汽车,可我总想起罗通他们牺牲的模样,想起那些流血的战士。这太平日子来得不易啊,都是他们用命换的,得记着,永远记着……

(魏中成口述 刘安清整理)

#抗日遗址参观记#